打开电脑,杨卫国轻轻地抿了一口热水。
那温热的液体滑过喉间,像是一股暖流。
他放下茶杯,手指在光滑的瓷面上轻轻划过。
然后,深吸了一口气,再次打开了电脑。
屏幕亮起,将他坚毅的脸庞映照得格外清晰。
“嗯,先来看看这个。”
杨卫国一边想着,一边熟练地操作着鼠标和键盘。
不久,一份价值三千万的采煤设备采购清单就出现在了屏幕上。
看了看清单,又抬头看了看屏幕。
仿佛在思考着什么。
“按照与毛熊的那个156工程计划,煤矿工程可是大头啊!”
“我记得第一期里面就有十个煤矿工程,后来更是增加到了二十五个!”
“年产量能达到一千五百多万吨。现在想想,真是不可思议。”
说到这里,卫国不禁摇了摇头,转身望向窗外。
目光仿佛穿越时空,能看到那个时代的艰辛奋斗。
片刻后,收回视线。
“不过那时候,咱们用的可都是苏联的技术,穿洞式采掘变成了长巷式!”
“耗子打洞似的老方法也被斜向深井和巷道采掘所取代。”
“矿车沿着铺好的轨道,轰隆隆地运出煤炭。”
“而且落煤方式也从手镐变成了电钻打眼、爆破落煤。”
“现在呢?履带式掘进机轰,滚筒式采煤机挖出的煤炭直接送入传送带,全程机械化操作,效率高了不知道多少倍。”
“还有巷道支护技术,当时苏联用的也就是木支架,虽然够用,但跟六十年代的工字钢、U型钢比起来,安全性就差远了。”
“更别说现在,液压支架、自移式液压支架,那才是真的安全又高效。”
杨卫国坐在电脑前,眉头紧锁。
深知,如果要在那个风云变幻的年代里快速发展!
就必须拥抱变革,以科技为翼,才能飞速发展。
于是,一个大胆的计划在他心中悄然成形。
“用电钻替代铁镐,这是提升产量的关键。”
杨卫国喃喃自语,手指在键盘上跳跃,搜索着每一个可能的线索。
终于,他联系到了一位经验丰富的商家。
一番深入交流后,杨卫国面前铺开了一张详尽的表单。
上面罗列着各式各样的采掘用电钻,从固定式的岩石钻到便携的干湿两用钻。
以及配套的海量钻头耗材,总计三千万的巨额订单。
“这些设备,即便是放在小煤矿,年产量保守估计也能达到六千万吨。”
“若是在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效率只会更高!”
完成煤矿设备的采购,杨卫国并未停歇,目光又转向了造纸设备。
在网上几番搜寻、议价,最终以700万购得一套特种纸生产线。
专为用于生产炸药用纸。
然后又花了1000万则换来了一条特种水印纸生产线。
就在这时,他心中那份恶趣味又冒了出来。
一番讨价还价后,终于以200万的价格购入了那条高级卫生纸生产线。
杨卫国心中暗想。
“这下好了,等到了那边,我也能过上高级用纸的舒坦日子了。”
然后杨卫国声称自己是为非洲某国做进口的贸易商。
和厂家约定,所有设备都必须提供详细的调试安装手册和光盘。
必须满足即使是文盲。
也能看着手册完成调试和后期生产的任务。
接下来,杨卫国又将目光投向了教育培训。
2000台DVD与2000台显像管电视机被一一订购。
只为播放教学光盘,提升工人的技能水平。
毕竟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知识,才是推动时代进步的最强动力。
未来的一段时间里。
杨卫国可以说是忙的不可开交。
公司注册、办公楼租赁,一系列繁琐事务在他手中行云流水般顺利完成。
招聘会上,他、亲自上阵,精挑细选。
最终组建了一支由五十名精英组成的采购团队。
首先就是采购各种书籍和资料。
各种大学教学书籍与图书馆的科技类图书,源源不断的被送到仓库。
不过杨卫国对文科无爱!
只是命令大家采购理工科的书籍资料。
其次是采购一千台新式电脑,用于科学技术的运算,总价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