醒来时,夜色已深,王院士轻轻唤醒了他,告知王琴韵已经苏醒。苏勤急忙赶往病房,见王琴韵虽仍插着银针,却已恢复了意识,正安静地躺着,不敢有丝毫动作。
苏勤轻声询问她的感受,王琴韵以微弱的嗓音回应,只觉头昏乏力,并无其他不适。苏勤心中暗自赞许她的坦诚,解释道:“你的贫血症状加剧,正是治疗起效的表现,现在最重要的是休息。”
随后,苏勤安排了几位护士照料王琴韵,自己则与王院士及实验团队前往会议室,对实验结果进行深入探讨。
会议室内,众人议论纷纷,对王琴韵突发的贫血休克感到困惑不解。“我们之前多次试验均未出现此类情况,这次若非苏勤及时出手,后果不堪设想。”一人忧虑地说道。
“当务之急是找出原因,否则实验恐将受阻。”另一人补充道。会议室陷入短暂的沉默,每个人都在竭力思考问题的根源。
有人提出,或许王琴韵体内存在未查出的隐藏疾病或遗传病,但随即被反驳,认为以现有技术,这类疾病不难检测。也有人猜测,这可能是病毒被消灭过程中的必然反应,但抽血检查并未发现异常。
正当众人争执不下时,苏勤缓缓开口:“恭喜各位,根据今日的实验结果,苏克消炎药有望通过测试。其治疗效果显著,只是……”他话锋一转,“试剂的活性分子在攻击病毒时,可能误伤了少量血红蛋白。”
此言一出,会议室顿时安静下来,众人目光齐刷刷地投向苏勤。一人急切地问道:“那岂不是很危险?如果试剂连血红蛋白都一并消灭,还有何意义?”
苏勤淡然回应:“试剂分子并未完全摧毁血红蛋白,这已证明其有效性。当然,若分子确实存在问题,我们需重新实验,找出不稳定的原因。”
然而,会议室内的气氛依旧沉闷,士气低落。有人沮丧地表示,原本温和的试剂分子如今却攻击人体内的血红蛋白,说明分子已出现问题,实验应即刻停止。
苏勤摇了摇头,目光坚定:“我说的是‘如果’分子真的有问题,我们才需重新实验。但目前的实验结果并未明确表明分子已出问题。”
他转向王院士:“王院士,您对今日的实验有何看法?”王院士紧握双拳,声音低沉而自责:“都是我观察不够仔细,才导致这样的疏漏。”
苏勤安慰道:“您已观察得极为细致,无需自责。在我看来,试剂已初具成效,虽非完美,但世上从无完美之物。”
他进一步分析道:“根据报告,除药剂注射后二十分钟内血红蛋白略有减少外,无其他异常。且经过首次治疗,患者体内病毒已减少近四分之一,这是重大突破。”
经过商议,他们决定在试剂中加入另一种药物,以增强其消炎效果。再次应用于王琴韵时,效果显著提升,她的病情迅速好转。最终确认无误后,他们开始了批量生产。
在“苏克消炎药”一经问世,便迅速被送往那座饱受病痛折磨的山庄。村民们服用后,病情得到了有效控制,生活逐渐回归正轨。感激之情溢于言表,村长率众携锦旗致谢,称赞苏勤他们如同再世华佗,医术高超。
此事过后,苏勤声名鹊起,连该医院院长都亲自出面,诚邀苏勤担任专家坐诊。起初,苏勤婉拒了这份厚意,但在院长再三诚邀之下,终是点头应允。
一日清晨,苏勤提早抵达医院,甫一落座,巩静便匆匆步入其办公室。“苏勤,九点的会诊邮件看到了没?”巩静满脸兴奋。
苏勤瞥了一眼时钟,惊觉时间紧迫,自己竟还未曾查阅邮件。“啊?我刚到,还没顾上看呢。”他略显歉意地回答。
简单整理一番后,苏勤步入会议室,发现室内已座无虚席,且半数面孔对他而言颇为陌生。巩静贴心地坐到苏勤身旁解释:“这些是凌城龙华医院的同行。”
“哦?”苏勤面露好奇:“是交流学习已经开始了吗?”巩静连忙摇头:“不是的,他们是来求助的,有位重症患者转院到了我们这里。”
苏勤闻言,哭笑不得:“什么样的病患,连龙华医院都束手无策?”巩静神秘一笑:“等会儿你就知道了。”
苏勤沉默不语,静待会诊开始,心中却暗自思量,国医上官勤怎会未亲自接诊?有他在,诸多疑难杂症皆能迎刃而解,而凌江市的医疗水平显然无法与凌城相提并论。
正当苏勤满脑子疑惑时,小宋领着王院士步入会议室。一位中年医生起身迎接,对王院士恭敬行礼。一番寒暄后,柯云天指向苏勤的座位,不满地对苏勤道:“这位医生,怎么不懂得礼让前辈?”
苏勤一脸茫然:“你是在说我吗?”柯云天面色一沉:“不是你,还能是谁?”他自视来自凌城,对地方医生颇为轻视。
“我当然是在说你。唉,现在的年轻人啊,尊师重道都忘了。”柯云天语气中满是责备。
众人目光齐刷刷投向苏勤,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