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宁虽接到了明确的命令,但命令中故意模糊了各方身份及具体细节,以免信息泄露。他补充道:“我本已登上伊尔-76,但并非作为飞行员,因此不知飞行计划,甚至目的地也未被告知。我们原本的任务是押运,现又追加命令,要求我们维持与某架飞机的联络,所以,若你们的目的地是国内,那我恐怕也得随你们前往了。”
为确保无误,小宁再次确认:“你们是否需要一名空天军联络员及一套对空联络设备,以确保飞行顺畅?”
苏勤对此并未感到意外,他手中的命令也并未详尽无遗。长途跋涉后,他有许多事情需要汇报,对于通信设备的第三方转发也并无太多计较。他稍作思考后答道:“是的,我们需要。”
“那么,他们可以登艇。”苏勤让开了通往舱口的道路,但随即补充道:“不过,在出发前,我需向上级请示。”
小宁满口应承,心中却已认定此事不成问题。两国关系密切,搭载两名士兵不过是举手之劳,更何况,这不过是一艘能够飞行的潜艇罢了。
苏勤一边引路,一边通过对讲机口述请示电文,由艇上唯一的通讯兵赵荣光发出。小宁注意到潜艇指挥塔上闪烁的电焊火花,好奇地问道:“那是在做什么?难道现在才进行改装?”
“是的,”苏勤回答,“我们艇上缺乏大气层内飞行导航设备,现在正在紧急安装你们提供的设备,来自高空气球,吊篮都已备好,只需安装支架,吊挂在潜艇腹部。”
“腹部?”小宁惊讶地问,“那岂不是要置于水下?”
“不必,我们已离开水面。”苏勤的回答让小宁难以置信,他暗暗感受了一下,确实,站在泰山号上比旁边那艘大拖船还要平稳。
“时间紧迫,天色将晚,我们最多两小时后出发。”苏勤继续前行,“我们先用餐吧,起飞后就没法做饭了。”
其实,艇上仍有办法烹饪,但苏勤不想浪费电力,也不想因开启防护罩而带走冷却水。飞行中艇身颠簸,非专业潜艇兵最好减少活动。
“用餐啊……”小宁与他的手下对华夏的餐饮并不陌生,一听这话便食欲大增。然而,当他们被带进充当餐厅的会议室,看到桌上的不锈钢餐盘时,才知道自己想错了。
饭菜虽简单,却十分可口。苏勤询问是否需要饮品,小宁连忙谢绝,他不想在这个时候影响战斗力。他在华夏的经验告诉他,主动邀你喝酒的人酒量往往惊人。
然而,苏勤竟真的开始用餐,小宁这才确信,他面对的是一位真正的作战军官,而非穿制服的招待人员。
“我们自己准备了一些。”小宁说道。
“请自便,可能杯子不太讲究。”
通信兵阿廖莎迅速抓过三个水杯放在桌上,这段时间,他们对饮料的渴望与日俱增。然而,当奚嫣放下杯子转身取酒时,桌上的杯子却变成了四个。
“这位姑娘是谁?”小宁好奇地问,他觉得这趟任务开始变得有趣了。
用餐时,水兵们打好饭菜便各自找角落蹲坐,边吃边聊。而另一处名为餐厅的地方,实则首先是会议室,只有军官才能来此用餐,同时也顺便召开碰头会。这里桌椅舒适,桌子宽敞,用餐体验远胜于其他地方。
泰山号上的情况与以往大不相同。按以往规矩,此地只有一人不能来用餐——赵荣光。苏勤带来的原班人马精简至极,除赵荣光外,全是军官。小宋带来的技术团队同样如此,军衔不低,且多为陆军出身,没有潜艇上会议室可变餐厅的概念。
苏勤看看人数,并未主动提及此规矩。于是,只有在饭点刚开始或即将结束时,才有一两个年轻的陆军技术军官偷偷溜进来享受一次“快餐”。艇上的潜艇军官们默默地看着自己的军衔,在与苏勤碰头时,心中五味杂陈。
王琴韵在军官餐厅用餐已成常态,苏勤时常因忙碌而缺席,王琴韵则总是由小宋一家陪伴。但今日,餐厅内只有王琴韵一人,这样的场景已非首次,王琴韵用餐时虽言语较多,但并未引发意外,因此小宋在忙碌时也放心让她独自用餐。
王院士进门时,本想立即将王琴韵介绍给小宁,却发现苏勤与小宋都不在场,只好作罢。此时,王琴韵正专注地用餐,对王院士的到来并未过多理会。王院士未曾料到,接下来的情形会如此出乎意料。
“别给她倒酒。”王院士急忙阻止,王琴韵看起来尚显年幼,骨龄测试显示可能刚满16岁,具体年龄尚不确定,但肯定未满20岁。然而,王琴韵却迅速将酒杯夺回,紧紧抱在胸前,满脸怒容地瞪着王院士。
“听话,你不能喝酒。”王院士试图模仿小宋的语气劝说,却收效甚微。
小宁在一旁目睹这一幕,忍俊不禁。王琴韵的装扮与这艘潜艇格格不入,红发与华夏军队制服显得尤为突兀,且制服上并无任何标识,甚至不是海军制服。然而,她坐在那里,一副主人的姿态,对王院士的到来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