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刚蒙蒙亮,晨曦如纱般轻柔地洒落在村庄。沈安定便带着大包小包匆匆赶回了家。原来,二叔家要来贵客,二叔和二婶忙着招待,实在抽不开身,又瞧着沈安定归心似箭,便让他先行一步,回来探望爷奶。
爷奶最是喜爱阖家美满、其乐融融的温馨场景。自从搬到沈老大家里,他们的脸上总是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日子过得安宁又舒心。每天围着火炉唠着家常,尽享天伦之乐。
二叔和二婶带回了一只色泽红亮、香气扑鼻的烧鸡,那油润的外皮仿佛裹着一层诱人的光泽;还有一大块卤得入味的牛肉,纹理间都渗透着浓郁的香料气息;另外,还有不少圆润饱满的肉丸子和炸得金黄酥脆的油饼。炸油饼可是个耗油量极大的活儿,普通人家平日里都舍不得这么做,足见二叔二婶对老人的一片拳拳孝心。而沈安定也没闲着,悄悄购置了不少生活用品,一并也带回了家。
家里最紧缺的就是吃穿用度和银钱,沈安定便把自己省吃俭用攒下的积蓄都换成了米面粮油,整整齐齐地码放在厨房。爷奶看着懂事的孙子,眼眶微微泛红,赞不绝口,一遍又一遍地夸着沈安福和沈安定的贴心与孝顺。
沈安定一迈进家门,原本安静的小院瞬间热闹起来。沈进和李慧娟笑得眼睛眯成了缝,为了等他回来,他们特意把一年中最丰盛的年夜饭安排在了初二。在庄户人家,日子向来过得紧巴巴的,虽说按习俗初二嫁出去的女儿要回娘家,但因路途遥远、天寒地冻,很少有人真的初二就回。一年能回一两次娘家就算是难得的团聚了,所以很多人家也就不再拘泥于这初二回娘家的老规矩,顶多在附近的亲戚间走动走动。
不过今年,沈进心里惦记着要好好孝敬李慧娟的父母,想着把他们接来家里住上几天,只是担心冰天雪地的,老人家出行不便。李慧娟在厨房里忙得脚不沾地,精心烹制了一桌丰盛的菜肴。香嫩的炒公鸡搭配着夏天晒干的蘑菇,鸡肉的鲜嫩与蘑菇的醇厚相互交融,香气弥漫了整个屋子;一条清蒸鲜鱼,鱼身摆盘精致,鱼眼明亮,寓意着年年有余;一大盘卤牛肉,每一片都切得厚薄均匀,纹理清晰;热气腾腾的丸子汤,汤鲜味美,丸子爽滑弹牙;满满一碗金黄的炒鸡蛋,色泽诱人;一盆地皮菜,清爽可口,为这顿丰盛的年夜饭增添了一抹清新;一碗肉沫豆腐,嫩滑入味,入口即化;还有沈安然最爱吃的烤土豆片,外焦里嫩,撒上少许盐巴,香气四溢。再加上热气腾腾的饺子,这桌年夜饭堪称完美。
旺财专门一早跑过来等沈安定,现在的旺财和沈安静她们相处得十分融洽,此刻也坐在炕上,分享着这份团圆的喜悦。
爷奶看着满桌的美食,回忆起过去对沈老大一家的亏欠,心中满是感慨。岁月匆匆,他们日渐衰老,而孩子们却如茁壮成长的树苗,逐渐撑起了这个家。如今,沈安福和沈安定懂事又孝顺,让这个家充满了希望。
沈安定回来后,一刻也没闲着,抢着帮忙干各种家务。从前那个调皮捣蛋的小男孩,如今已出落成一个懂事听话的少年,还特别喜欢黏着李慧娟,像个小尾巴似的。李慧娟心里乐开了花,之前还担心沈安定会嫌弃家里穷,和他们疏远,现在看来,是自己多虑了。
“安定,快吃鸡肉。”李慧娟满脸笑意,忙着给沈安定夹肉。
“娘,您也吃,别老给我夹了。”处于变声期的沈安定,声音粗硬了许多,一说话,沈安然就忍不住捂嘴偷笑。
“你再笑,我下次回来不给你带好吃的。”沈安定佯装生气,用筷子轻轻敲了一下沈安然的脑袋,眼中却满是宠溺。
“那不行,必须得给我买。”沈安然嘟着嘴撒娇道。
“好,买。”沈安定无奈地应下,一家人在欢声笑语中吃完了午饭,坐在热炕上嗑着瓜子,唠着家常。
就在这时,赵二宝提着礼迈进了院门。
“安福,外面好像有人进来了,你去看看。”沈进坐在窗户边上,听到了院门响动。
“我去看吧。”沈安静坐在炕下的小板凳上,离门口更近,便起身出门查看。
沈安静一出门,就看到穿着一身崭新衣裳的赵二宝,手里拎着一个布兜,赵二宝看到沈安静,张了张嘴,却紧张得半晌说不出话来。沈安静的脸瞬间红到了耳根,转身朝屋里跑去,喊道:“是赵二宝。”
“那快喊人家进屋。”沈进连忙说道,他对赵二宝十分喜爱,又因和赵二宝的父亲交情深厚,态度上就格外热情。
沈安静扭捏着站在原地,沈安福见状,连忙下炕穿上鞋子出去迎接。
沈安福领着赵二宝进了屋。
“叔,婶,我爹娘让我来给爷奶和你们拜年。”赵二宝说着,把手里的东西放下。
“这孩子,来就来呗,还带啥礼啊,快上炕,看冻得脸都红了。”李慧娟热情地招呼着。
赵二宝听完,脸更红了,他那通红的脸,一半是被冻的,一半是因为看到一屋子人,尤其是看到沈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