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骁和虞明恪得知此事后,父子二人喜不自禁,坐上当皇上的美梦,当即想法设法返回虞国,那时的虞明芷好不容易压下反对的声音,正打算登基为帝。
但随着虞骁和虞明恪回来,那群一开始就不同意的文人瞬间支棱起来,言称哪有女子称帝,此乃天意,应当尊虞骁为帝,虞明恪为太子。
即便虞骁懦弱无能、虞明恪蠢笨如猪。
甚至于她的娘亲,也不支持她,一心想着她那薄情的丈夫和冷血的儿子,屡屡劝她尊她的父亲为皇,并主动将兵符献上。
多番制衡之下,虞明芷最后无奈选择退步,同意虞骁称帝,但她也留了一手,并未将兵权交上。
虞骁虽然登基为敌,但外界皆传他这个皇帝空有名头,却无实权。为此,他决定将虞明芷长女虞月盈派去燕国和亲,以此来获得燕国支持,并彰显自己的地位。
虞明芷听闻此事,勃然大怒,再加上虞骁登基为帝不过三年,却天灾频发,虞骁整日只知花天酒地享乐,虞明恪天天想着夺得虞明芷手中的兵权,为养私兵甚至屡次贪污灾银,惹得民间怨声载道。
各地百姓纷纷上书,虞明芷趁此机会废掉虞骁,登基为帝。自她上任之后,励精图治、扭转乾坤,汇贤才于朝堂、广纳谏言、顺民心定政策、政令畅行无阻,重农桑、轻薄徭役,使得仓廪充实,民间市井、商贸繁荣,百姓安居乐业。
同时,她高瞻远瞩,排除万难,废除诸多旧规,允许女子自立门户、经商行医、从政,并在全国各地创办女学,开创女子科举为官的先河。
于是上天感念其功德,在虞明芷登基十年之际,天降祥瑞。
据记载,太清大陆三千六百一十二年,定乾十年,天际绽五彩祥光,金凤携瑞云翩然而至,绕皇城三匝,鸣声清越,似颂太平。百姓齐聚街头,伏地叩拜,皆言此乃虞皇昭明德政感天,天赐祥瑞,庇佑江山永固。
定乾二十年,虞明芷欲立其长女虞月盈为皇太女,遭群臣反对。有儒生上书,直言她先前创办女学,允许女子入朝为官已然是冒天下之大不讳,若仍要一意孤行,必遭天谴。
虽有支持者,但总归势单力薄。
定乾二十二年,虞皇虞明芷立其长子虞月川为太子,可就在祭告天地宗庙的前一日,天色沉郁,厚重的乌云汹涌澎湃,在太庙上空翻卷涌动,久久不散,直至夜半时刻,一声惊雷,似天崩地裂般轰然炸响,杀那间,火光冲天,太庙被熊熊烈火吞噬。
这场突如其来的惊雷,在原本看似平静的湖面投下巨石,激起千层浪,民间皆传言是因太子行为不端,才遭此天谴,希望陛下顺应天启民意,废除太子。
事发后,虞皇定乾召长公主虞月盈进宫彻夜长谈,后下旨令虞月盈修缮太庙。
定乾二十四年,虞月川与虞月熙合谋造反,被长公主虞月盈抢先一步洞察,斩虞月川于承天门前、流放虞月熙于庆南县。
定乾三十年,虞皇虞明芷立虞月盈为太女,按惯例大赦天下,时任丞相的范徘上书,请求赦免虞月熙。
太女殿下仁慈宽厚,说服虞皇定乾,同意虞月熙回京。
可惜,他福薄,还未等到那一特赦旨意,就先死在庆南,连带着他的妻儿皆丧于山匪之手,尸骨无存。
得知此噩耗,时任太女的虞月盈大怒,命她的心腹蒋成蕴率兵,剿灭山匪,为虞月熙复仇。
蒋成蕴为人足智多谋,她亲自带一小队人马,悄然潜入山匪居所,不费一兵一卒控制整个莱南山。
捷报传回皇都,虞皇定乾大喜,提拔蒋成蕴为大将军。
丞相范徘因着年事已高,加上虞月熙之死,竟是生出我不杀伯仁、伯仁却因我而死的感慨,主动提出辞职,虽得虞明芷和虞月盈百般挽留而未改其意,后归乡半年而卒。
定乾三十二年,虞明芷下令,所有公主年满五岁,即入朝旁听,若为太女,三岁入朝。
定乾三十八年,虞明芷走完她波澜壮阔、跌宕起伏的一生,驾崩于未央宫,葬于皇陵。
同年,因着国不可一日无君,太女虞月盈登基为帝,年号泰宁。
而那公主五岁入朝的规矩也就此传了下来,直到现在,年初刚过完五岁生日的沈清欢,也不得不日日早起上早朝,天天过着苦哈哈的日子。
【那有那么夸张。】
瓜瓜掰着手指头数着:【我国实行“旬休”制度,每十日休一天,而且早朝也不是天天都要上,如果没有大事,每旬也就是上三天或四天早朝。上早朝的话,会起来的早一些,五点半左右起床,六点多收拾好,七点开始早朝,一般到九点早朝散会,宿主还可以玩一会呢。】
【从九点半到十一点半,和瑶瑶她们听太傅讲课,学习经史子集。十二点时,一般虞皇会来上书房陪你们一起吃个午饭。一点到两点再午睡一会,下午两点半到四点再学一个小时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