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三十五章 石头 (2/2)

都完好。从小门进了烽火台,四面是厚厚的围墙,中间凌乱地摆放着各种生活器皿。睡觉的土炕也在四周均匀分布着。走过烽火台,后有个纵横三四丈的围栏,围着一个不大不小的院子。眼前就三个小孩和两个妇人矗立在栅栏前好奇地看着他这个陌生人。

“爹!没事吧,他是什么人?”回头望去,一个后生简陋的一身铠甲矗立在城头,手里握着长枪喊道。

“这位是金蒲城来的军司马,范羌,范大人。老婆,你和儿媳赶紧去备一些吃食!”李老汉说着下了马,脱去了和他身材完全不相称的铠甲。

这是一个两鬓斑白的老人,虽说年纪只有六十,但经历着戈壁洗礼,长得比实际年龄老得多。

“李老汉,这有水喝吗?”范羌边问边解下马上的行李。

“哦,我差点忘记了,石头,去给司马大人取碗水来喝!快去!”石头听到后立马跑进烽火台内,不到一会小心翼翼端着一个木瓢出来了。

递到范羌跟前,嘴巴都干得起皮,直砸吧着嘴。范羌正要喝,之间另外三个小孩也围了上来。

“你们三干嘛呢?这是客人喝的水,你们该干嘛干嘛去!”城头上的后生喊道。

“您见笑了,我们这啥不缺,就缺水!”李老汉说着看看天空毒辣的太阳。“我吩咐我大儿子每三天去三十里外的天泉烽火台打水回来!这水每天每人定量,没有多余的,看给我娃娃们干得,您别见怪!”

“哪里话,过来,孩子们。”说着范羌给四个小孩每人轮流喝了一口最后剩下的再自己喝了下去。

按常理说来,每个烽火台的编制是八个军户的额度。军饷虽然不高,但多多少少也是一些。老汉一家人来这边患之地也是挣着卖命的钱,范羌多多少少很是同情。朝廷近些年对西域采取收缩政策,兵员上大大减少,一个烽火台能凑足八个人已经很不容易了,虽然里面有小孩有妇人,总比没有荒废得好。这也是边关人员心照不宣的事实,也不会有什么人去追究,这是不是大汉朝没落的一种表现就不得而知。

不一会,老妇人端着一块饼和一小碟酱料出现在范羌面前,范羌双手接了过来,随处找了个石板落座下来开吃。一路上也是饿坏了,突然想到背包里还有不少肉干,于是也翻了出来递给小孩一人一块。几个小孩嬉笑吵闹起来。

“范大人!不是小的多嘴,是不是西边又出事了?”李老头靠近范羌小声询问。

范羌嘴里吞咽着饼,看了看李老头:“老李,你也知道,我带的是秘密军情,只能报告给敦煌郡太守!别的不能说太多,只能说情况不太乐观!”范羌觉得自己说得太多,立即闭上了嘴,老头也知道事情原委,点点头也就不过多细问了。

“大人打算什么时候动身?”老人岔开话题。

范羌看了看西边快要落山的太阳,心想本来打算今晚就走的,为了安全还是明早一大早就走去敦煌玉门关。“明早走,虽然很急但也不能以身犯险,我身负重任。”

“明白,范大人,这里沿着长城往东走六十里就能到玉门关,明早我安排石头送你一程!”老头爽朗得说道。

“些老李,那我就不客气,在您这歇一宿。这几天戈壁上赶路确实需要好好修整一晚!”说着范羌咀嚼起嘴里难以下咽的饼来。望着烽火台上后生的金色夕阳照射的背影和周遭烟火气息,陷入沉思。

本章完

本章换源阅读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