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六十二章,县衙泼粪,一抢而光 (1/2)

次日一早,天刚蒙蒙亮,县衙门口便已聚集了一大群衣衫褴褛的乞丐。

他们三五成群,手中提着破旧的木桶,桶内不知装着什么,远远便能闻到一股刺鼻的恶臭。

乞丐头子站在人群前方,手里握着一根破木棍,眼神中透着一股子狠劲儿。

他环视了一圈,见人都到齐了,便压低声音说道:“弟兄们,今日之事,关乎咱们的饭碗!待会儿听我号令,一起动手,事成之后,景大爷的赏钱少不了咱们的!”

乞丐们闻言,纷纷点头,他们平日里受尽白眼,今日却有机会在县衙门口大闹一场,心中既有些忐忑,又有些莫名的快意。

天色渐亮,街道上的行人渐渐多了起来。

路过的百姓见县衙门口聚集了这么多乞丐,不由得驻足观望,指指点点。

有人低声议论:“这些乞丐是要做什么?怎么都提着桶,还臭气熏天的?”另有人皱眉掩鼻,嫌弃地说道:“看样子是要闹事,咱们还是离远点,免得惹上麻烦。”

乞丐头子见时机已到,猛地举起木棍,高喊一声:“动手!”

话音未落,乞丐们便如同得了令的士兵,纷纷提起木桶,将桶中的粪水狠狠泼向县衙大门。粪水在空中划出一道道弧线,带着刺鼻的臭味,重重地砸在县衙的门匾和墙壁上。

尤其是那“廉明公正”四个大字,瞬间被污秽的粪水覆盖,原本金光闪闪的字迹变得污浊不堪,臭气四溢。

路过的百姓被这突如其来的变故吓得连连后退,有人捂住口鼻,惊呼道:“天哪!这些乞丐疯了吗?竟敢在县衙门口泼粪!”

另有人则幸灾乐祸地笑道:“哈哈,这下可有好戏看了!赵知县平日里作威作福,今日可算是遭了报应!”

县衙内的差役们听到外面的喧闹声,慌忙跑出来查看。刚一出门,便被扑面而来的臭气熏得连连后退。一名差役捂着鼻子,怒喝道:“你们这些刁民,竟敢在县衙门口闹事!还不快滚!”

然而,乞丐们却丝毫不惧,反而嬉笑着继续泼粪。

差役们被气得脸色铁青,却又无可奈何。他们平日里仗着官府的威风,欺压百姓惯了,哪里见过这等阵仗?一时间竟不知该如何应对,只得慌忙跑回县衙内,去向赵知县禀报。

此时,赵知县正坐在书房中,悠哉地品着茶,心中盘算着李景铎何时会来求他清走店铺门口的乞丐。

“李景铎啊李景铎,任你再有本事,也不过是个商人。本官略施小计,便让你束手无策,看你还能撑多久!”

然而,他话音刚落,便听到外面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紧接着,一名差役慌慌张张地冲了进来,脸色苍白地说道:“大人,不好了!县衙门口被一群乞丐泼了粪水,那‘廉明公正’四个字都被污了!”

赵知县闻言,顿时脸色大变,手中的茶杯“啪”的一声摔在地上,茶水溅了一地。他猛地站起身,怒喝道:“什么?竟有这等事!快去叫孙典史来,让他带人把这些乞丐抓起来!”

差役连忙跑去传令,然而不一会儿又跑了回来,脸色难看地说道:“大人,孙典史说捕快们一大早就去巡逻了,说是要保护景记肉铺的秩序,现在县衙里没人可用……”

赵知县一听,顿时气得脸色铁青,额头上的青筋暴起。他咬牙切齿地说道:“好一个李景铎!竟敢如此戏弄本官!这笔账,本官记下了!”

差役见赵知县气得脸色铁青,心中不由得泛起一丝同情。

他小心翼翼地问道:“大人,算账的事以后再说,眼下该怎么办?那些乞丐还在门口闹着呢,若是再不处理,只怕事情会越闹越大……”

赵知县闻言,脸色更加难看,咬牙切齿地说道:“还能怎么办?本官亲自出去看看!”说罢,他整了整官服,勉强摆出一副威严的模样,大步朝县衙门口走去。

差役跟在后面,心中暗自叹息。他看着赵知县的背影,不由得摇了摇头,心想:“这知县当成这样,也是没谁了。连乞丐都敢来县衙闹事,简直是威望尽扫。更别提那掌管捕快的孙典史,竟然跑到李景铎那儿去给人家看家护院去了。看来,这县城的天,真要变了……”

赵知县走到县衙门口,只见一群乞丐正围在大门前,手中提着臭气熏天的粪水桶,脸上带着几分戏谑和挑衅。路过的百姓远远站着,指指点点,议论纷纷。

他强压怒火,挤出一丝僵硬的笑容,高声说道:“各位乡亲,今日之事想必是有些误会。本官一向爱民如子,若有得罪之处,还望海涵。不如大家先入府中歇息片刻,咱们坐下来好好谈谈,如何?”

乞丐们闻言,互相看了看,脸上露出几分讥讽之色。乞丐头子冷笑一声,高声回道:“赵大人,咱们这些穷苦人可不敢进您的府邸!不过,既然您这么说了,咱们也不好驳了您的面子。弟兄们,走,进去瞧瞧!”

赵知县见乞丐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换源阅读
X
  • 第六十二章,县衙泼粪,一抢而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