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三十四章:生祠 (2/3)

愚赓也迎了上去。

师彧领着几位仆从大步流星地走了进来。

“晚来一步,还请梅大人见谅呀。”

“小公爷面前,当不得大人之称。小公爷能来,已是万分荣幸!快请上座。”梅愚赓领着师彧往前走。

在经过刘亮身边时,师彧笑着说:“这位才俊,我看颇为不凡。”

刘亮躬身行礼:“见过上使。不才正在向前辈们为我的诗讨要一个名字。”

“各位宿老当会给你一个好名字!”师彧爽朗笑道。他很喜欢看这群人窘迫的样子,他也能从大家的表情中推出刚才大概发生了什么,他知道刘亮是来砸场子的,但他是乐得天下乱的性子,所以说话处处火上浇油。

刘亮也是乐得师彧推波助澜:“感谢师大人。还请各位名家赐名。”

梅愚赓脸色铁青,一干人等莫敢言。

师彧干脆问起刘亮写了首啥诗,刘亮再念了一遍。

“这藏着掖着的不是好诗!难怪不给你取名。我来给你续上几句。”

“谢师大人赐教。”刘亮笑着说道。

“寒月孤无影,举杯邀相亲。

古今凭栏处,况乃未休兵。

俄尔云墨兴,风袭衣衿翻。

天雨感念诚,霖霑众生苦。

海波不平事,残垣断瓦间。

金玉书卷气,不见民生哀。”

师彧环视四周,现场冷声一片,“名字嘛,就起《夏丘告官书》。”

话语一出,现场哗声一片。师彧仆从从怀里掏出一个锦布包裹的圆柱体,双手呈给师彧。

师彧打开锦布,露出其中包裹的赫然便是圣旨。

师彧高举着双手,托着圣旨。参与诗会的众人全部跪下。

“圣旨到此。”师彧朗声喊道,“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兹任命镇国公世子师彧为朝廷特使,前往大兴东南整治桑翕海患。如事遇紧急,可便宜行事,毋须事事请示。东南州府郡县,皆听号令。钦此!”

梅愚赓一霎万念俱灰,他突然想到派人邀请那天,师彧畅怀的笑容,如坠冰窖。师彧将此圣旨藏于今天宣告,无疑便是要致梅愚赓于死地。

果然,师彧开始发难:“丹阳郡夏丘村夜遭桑翕贼寇屠戮,整村被毁,损失无算,伤亡无算。可事发至今,已历四日,现在亡者尸骨仍未寒,存者尚无处偷生。请问梅州牧,三日前,我命你收拢赈灾款项,准备赈灾器物,今日为账目清点的最后期限,你准备得如何了?”

梅愚赓很想说准备好了。但账本他压根拿不出来。

不等他开口,师彧继续说:“民生多哀,不在你心,附庸风雅,竟是你志!梅愚赓,你可知罪!”

师彧话未说完,梅家门口闯进一批衙役,领头者竟是都尉。

梅愚赓此时反倒不慌张了,抬头冷冷地看着师彧:“师大人,请念这几日情谊,手下留情。下官定当殚精竭虑,戴罪立功。”

“来人,将这渎职的罪臣梅愚赓押入大牢!”

梅愚赓没有反抗,仍是冷冷地看着师彧。师彧知道,这下楚地得罪尽了,但他要的就是这个效果。但他不怕,他可不是一个人来的楚地,出发时的浩浩荡荡就是为了这个时候自己行事不受束缚。而且市舶司成立时,各地集市的执殳使可都是师彧一人提拔上来的,有了执殳使,集市动态可就处于随时监控的状态,再加上自己带来的大量人手中不乏精于珠算记账之人,所以梅愚赓不作为,不代表师彧啥也干不了。集市看着是梅家在掌控,但实际上已被师彧渗透殆尽了。

诗会在这样紧张焦虑的氛围里,草草收场。

夏丘村,都尉领着三百甲士,押着民夫运着各种粮食及木材走了过来。

里正初见都尉领兵,赶忙叫村民们躲起来。

都尉走到刚才人员聚集的地方高喊:“某家特奉大兴上使师彧大人的命令,携带粮食木料来帮助夏丘村重建,并驻守此地,防止桑翕再犯。”

里正等人面露不可思议的神情,听完后久久不能平静。

都尉见说完了还没人出来,又重复了一遍,再高喊里正在何处,速来见我!

里正才赶忙在村民地簇拥下,来到都尉面前,一干人等纳头便拜,山呼万谢。

雷都尉便问起这些桑翕歹人是哪位好汉所杀时,却无人知晓好。只说也是一个拿着桑翕贼寇武士刀的人杀的,而且杀红了眼,连村民也杀,应该是发了疯的桑翕人。

见问不出结果,雷都尉也便不再过问。

就这样,夏丘村连空气中都弥漫着泥土和新木料的清新气息,这是村民重建村庄的希望之味。村民们手持工具,有的清理废墟,有的搬运木材,有的则开始搭建新的房屋。他们的脸上写满了坚毅和决心,内心满是对未谋面的朝廷上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换源阅读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