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二十六章 喜讯传来 (2/5)

截铁地说:“林师长,您放心!咱们文工团回去一定好好编排,把这些英雄事迹都写进节目里,让大家伙儿都知道,咱们同志们是怎么在这戈壁滩上流血流汗、奉献牺牲的!”

林师长接着说道:“你要是想了解具体情况,到了营地先去找张志成。他是技术一把手,工程里的大小事儿,他心里都有数,也亲身经历了不少。从他那儿,你能挖到最实在的素材。”

苏秀华赶忙从兜里掏出个小本子,用一支短的快握不住的铅笔头,一笔一划地写下“张志成”三个大字,还在旁边重重地画了个圈,认真说道:“林师长,我记下了!等一到营地,安排好文工团的同志们,我就去找他。有了他的讲述,我肯定能编排出更能打动人心的节目,让同志们看了,心里热乎乎的!”

林师长看着苏秀华认真的模样,露出了赞许的目光,说道:“那就辛苦你了,小苏同志!文工团这一来,对同志们来说,可是件大好事儿!你们的演出和创作,就是给大家伙儿打强心针,让他们更有劲儿把这工程干好!”

“林师长,您就瞧好吧!咱们文工团一定不辜负组织的信任,不辜负同志们的期待!这次慰问演出,保准让同志们知道,他们的付出,党和人民都记着呢!他们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大家伙儿都在背后支持着他们!”

塔河营地,小王正带着地质组的成员在营地边缘进行地质样本采集。他直起腰,抬手擦了擦额头的汗水,不经意间朝远处望去,只见远方的地平线上腾起一片滚滚烟尘。“快看!那是不是有车队来了?”

小王兴奋地指着远处,大声喊道。组员们纷纷停下手中的工作,顺着他指的方向望去。“好像真是车队,该不会是林师长他们来了吧?”有人猜测道。消息像长了翅膀一样,迅速在营地里传开,张志成和王力、孙专员也从走了出来。

“看样子大概率是林师长到了,大家赶紧整理好各自的工作,准备迎接。”王力作为队长大声指挥着。

不一会儿,车队缓缓驶入营地。众人整齐地站列队在外,迎接林师长。车门打开,林师长和苏秀华走下车。

“林师长,欢迎您来塔河营地指导工作!”三人上前一步,敬礼后说道。林师长回礼,脸上带着和蔼的笑容:“同志们辛苦了!”

苏秀华也笑着和大家打招呼:“同志们好,我们文工团也来给大家加油打气!”

众人的目光被苏秀华身后陆续下车的文工团成员吸引,这才发现队伍里竟有十几个女同志。刹那间,营地里的气氛变得有些微妙,同志们先是一阵兴奋,交头接耳的声音此起彼伏。

“哟,还有女同志呢!”一个年轻同志忍不住小声嘀咕,脸上泛起一抹红晕。

“是啊,看着可精神了!”旁边的战友附和着,眼神里满是好奇与欣喜。

可兴奋劲儿过后,大家又都有些害羞起来。不少同志下意识地低下头,或是局促地搓着手,平日里在戈壁滩上挥洒汗水、豪情万丈的他们,此刻面对这些朝气蓬勃的女同志,竟像换了个人似的。有的同志悄悄整理着自己略显破旧的衣衫,试图让自己看起来整洁些,就连王力也只顾着憨笑,一句话都憋不出。

张志成见状,赶紧对大家说道:“同志们,这是兵团文工团的同志们,来给咱们慰问演出,大家欢迎!”

王力应了一声,转身去找林悦。这两天天气不太稳定,营地中多了两个发烧的队员,林悦正在给他们分药。“林悦同志,林师长和兵团文工团前来慰问的苏团长到了,走,一起去给他们介绍下营地!”王力笑着说道。

林悦下意识地整理了一下自己有些褶皱的军装,轻轻点了点头:“好,我这就来。”

两人来到营地中央,苏秀华正和几个同志交谈着,看到林悦和王力过来,热情地迎了上去。“苏团长,这是我们营地的卫生院林悦同志,上海那边医学院毕业的,喝过洋墨水的大知识分子!她对营地的情况还有同志们的生活都很熟悉,让她陪着你看看。”王力介绍道。

林师长在一张简易的木椅上坐下,示意张志成、王力和孙专员也坐下。他的目光直接落在张志成身上,没有绕弯子,严肃地问道:“小张,你们上报说暗渠会自动垮塌,这个计算准不准确?”

张志成神情笃定,毫不犹豫地说道:“林师长,您放心!我们反复进行了测算,还结合了戈壁滩的地质情况、暗渠周边砂土层的特性以及水流的冲击力等多方面因素。经过多次论证,暗渠在一定条件下自动垮塌并填充干渠周边空隙,这个计算是准确的。而且我们还考虑到垮塌可能带来的连锁反应,做了相应的应对预案。”

林师长脸上的神情稍微缓和了一些:“那就好,工程建设容不得半点马虎,每一个数据、每一个环节都至关重要。”

孙专员主动开口说道:“林师长,趁这机会,我再给您详细汇报下业务提升小组的情况。这小组的成立,主要是考虑到咱们工程技术要求高,新同志又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换源阅读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