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三章 师部传讯 (3/4)

三年那场黑风,能把解放牌掀得四轱辘朝天!”说着,他的手指划过左额蜈蚣状的疤痕,"这是给测量仪挡的,铁架子砸下来见着骨头了。

张志成眼睛睁得老大,他看到老沈在叹完气之后,眼神一下子又变得异常坚定,就像盯着敌人似的:“但就跟咱以前在部队里一样,上头下了命令,就是刀山火海也得往前冲,哪能当孬种?”

李工在旁边也跟着叹气:“可不是!大家都一股子热血上头,谁怕谁啊?老沈,你还记得那次浮桥过了一半,突然裂开了不?”

沈老同志咧嘴一笑,露出一口大黄牙:“咋不记得!跳进去拿肩膀扛起来就完事了呗!就是那水凉得……冻得人骨头缝都疼,这我能记一辈子!”

说完,老沈看着张志成,慢慢地说:“小张啊,现在这条件可比以前强太多了。但咱这建设的担子还重得很。你们这些小年轻有文化、有知识,脑子活泛,可得好好干。就像你今天鼓捣的那道剁椒鸡蛋,虽说材料不咋地,但你能想出招来弄出个新花样,这就是个机灵劲儿,在工程上也得有这股子创新的精神,不能老是守着老一套。”

"看见营区西头那排沙枣树没?每棵底下都埋着兄弟的军帽。"他粗糙的指节叩击桌面,震得茶缸叮当作响:"咱们兵团的血脉,那都是同志们拿命夯出来!"

张志成好像明白了啥:“老班长,我懂了!咱不能让那些困难和条件给吓唬住,得自己想办法去解决。”

老沈接着说道:“你看看现在,咱开出了不少地!等水都跟上了,就可以种粮食、种棉花!虽说还很简陋吧,但比以前那可是强了不知道多少倍!可惜我是干不动咯,不然也扛着水平仪,跟你们一起进去!”

李工跟着说:“老沈,你在后勤上也没少出力啊。要是没有你在后面撑着,我们哪能这么顺当?!”

老沈嘿嘿一笑:“后勤也是工程的一部分嘛。得让大家吃得饱、穿得暖,手里有家伙事儿干活,这工程才能干得好。”

仨人就这么聊着,不知不觉,一个多小时就过去了,谈兴仍未减弱。

“行了,老李,我该干活儿了!这小伙子看着就机灵,以后肯定有大出息。小张你有空就来啊!我还有好多故事没跟你讲呢!”午休结束,老沈要继续忙工作,起身给二人下了“逐客令”。

从屋子里出来后,张志成觉得心里轻松了不少,困倦和疲惫顿时涌了上来,便准备回屋休息一会儿。和李工刚走到前院,就看郑指导员从办公室里出来,冲两个人招手。

“老李,刚才接到电话,叫我送你们去师部。”郑指导员说道。

“去师部?啥事啊?!”张志成问道。

郑指导员摇摇头。对于这种命令,领导不说,他也不能多问。

李工和张志成迅速回屋收拾了一下,便跟着郑指导员上了车。

一路上,张志成的思绪飘飞。他既担心是赵队长的事情有了不好的变故,又觉得或许是有了转机。车子在土路上颠簸不停,他的心却始终悬着。

到了师部,一名工作人员带着他们径直走向一间会议室。推开门,张志成看到里面坐着一位陌生的中年人。

“李建国同志,张志成同志,这位是兵团司令部协同勘测设计院派来的调查专员孙刚同志。他此次前来,是要对塔里木河勘测事故进行深入调查,你们要如实回答他的问题。”带领他们来到会议室的工作人员介绍道。

孙专员目光犀利地打量着他们,然后开口道:“两位同志请坐,先说说当时沙尘暴来袭时,你们营地的具体布局和人员分布情况。”

李工清了清嗓子,详细地描述起来:“我们的营地位于塔里木河河畔附近较为平坦的地方,是按照功能分区搭建的,炊事区在东边,休息区在西边,存放物资和仪器的地方在中间。当时人员基本都在各自的岗位上……”

孙专员一边听,一边在本子上记录着什么,偶尔还会打断提问:“那在沙尘暴来临前,有没有发现什么异常迹象?”

张志成回答道:“当时风突然变大,天空也迅速变黄,但我们之前没有经历过如此凶猛的沙尘暴,所以对危险的预估不足。”

接着,孙专员又问到了关于帐篷的加固情况、人员失散后的应对措施等一系列问题,每一个问题都直击要害,让李工和张志成脑子里的弦绷得很紧。

“那你们在重新勘测时,有没有考虑到自身的安全保障?毕竟刚刚经历了那么大的事故。”孙专员皱着眉头问道。

李工说道:“我们当时也很矛盾,但是工程数据的重要性让我们不得不冒险。我们在出发前重新检查了物资和装备,尽量确保万无一失。”

“这些数据的测量时间和地点都标注清楚了吗?有没有可能存在误差?”孙专员质疑道。

张志成赶忙解释:“我们都是按照标准的勘测流程进行操作的,测量时间和地点都有详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换源阅读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