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五章 勘测再启 (2/4)

时屋内,二人对着满纸俄文抓耳挠腮。张志成眉头紧皱嘴里不停嘟囔:“这都啥跟啥嘛,前后也连不起来啊!”

张志成蹲在经纬仪箱旁,指尖摩挲着俄文铭牌上的Киевскийоптическийзавод(基辅光学厂)字样。忽然有阴影笼罩下来,他抬头看见林悦逆光而立。

“看,我带什么来了!”林悦脆声说道,把字典往两人面前一放。

桌上摆满了仪器和纸张,乱得像刚打过仗。小林护士坐下,打开字典,手指在字典页上飞快地找着,嘴里说道:“这个‘прибор’是‘仪器’的意思,咱先把这几个关键的词弄明白。”

张志成和李工赶紧凑过来,眼睛都不眨地看着。小林护士边查边解释,碰到专业词,就反复琢磨。“这‘уголизмерения’是‘测量角度’,经纬仪就得靠它测准角度,操作时得小心设置。”她指着经纬仪说明书,说得头头是道。

"还有这里,说明书第七页的регулировкавинта(调节螺丝)";林悦将笔记本摊开在他面前,钢笔字迹工整如处方笺,"李工以为是垂直微调,实际是水平校准装置。"张志成极为信服的猛点头。

三人就这么头碰头的一点点抠,克服了语言障碍,再加上李工和张志成的实操经验,慢慢把仪器咋用、有啥功能全部搞清楚了。张志成高兴的溢于言表:“林悦同志,可亏你这次来了!没你这俄语本事,我们怕是要抓瞎!”

林悦突然叹了口气,说道:“唉……当时医学院有俄语选修课的,但教材都是英文,我觉得用不上,就没选。那俄文老师还总说西伯利亚的寒风会把字母吹进脑子。现在倒真盼着那风能再猛些。"

医学院张志成还知道是什么,至于选修课……他就听不懂了,便也没有回话。

解决了仪器的难题后,紧绷的神经稍稍放松,便开始闲聊起来。

张志成满脸兴奋,摩拳擦掌地说道:“这仪器的事儿搞定了,我已经迫不及待地想立刻出发!”

林悦却轻轻摇了摇头,眼神笃定:“还得等两天。”

李工和张志成齐声问道:“为啥呀?”

林悦认真地解释道:“我在等一个重要的药品——青霉素。”

“青霉素?”李工对此还有点模糊的印象,张志成却是根本不了解。“这个也要进口吗?”

林悦有些难过的点了点头。眼下,国内的确是还不能大量生产青霉素,而且质量也不尽人意。一支进口的20万单位青霉素,尽管重量仅为0.12克,但其价格却比同等重量的黄金还要贵六倍。

“上次李工伤了头部,虽然只是外伤,但还是引起了感染高烧。青霉素的效果要比普通的抗炎药物好很多倍。有了这个,基本可以杜绝外伤带来的感染和一些其他的并发症。”林悦解释道。

两日后的清早,汽车进院的弄出的动静比起床号还早。张志成模模糊糊的睁开眼,看了眼外面,发现林悦正在院中和几名穿着军装的现役战士做交接。手中捧着个狭长的盒子,想必就是那极为珍贵的青霉素了。

先前林悦说的时候,张志成还不以为然,觉得就是个特效药。他老家的上了年纪的郎中,手里也会攥着几个不轻易视人的救命方子,他觉得都差不多。但看到小小一盒药,竟然这么大的阵仗,当即也明白这东西的非同小可。

随着青霉素的到位,整个勘测队迅速行动起来。队员们将各种物资和仪器设备有条不紊地搬运到车上,进行最后的检查和整理。

"林大夫!"门帘突然被掀起,艾克拜江裹挟着塔克拉玛干的沙尘闯进来,羊皮坎肩上还沾着露水,"赵队长让我嘛,问一哈药品装箱还需要多久?"

"最后一箱。"林悦说道。

维吾尔向导的目光在箱体苏维埃红十字标志上停留片刻,突然压低声音:"听说这些药比巴依老爷的夜明珠还金贵?"

"它能从阎王爷手里抢人。"林悦扣上搭扣,铁器相撞的脆响让艾克拜江缩了缩脖子。远处传来吉普车急刹的尖啸,两人同时转头——任师长的座驾正碾过晒场边的骆驼刺丛,车头八一红星在朝阳下灼灼生辉。

简易的餐桌前,不一会儿就站满了身姿挺拔、精神抖擞的队员们。桌上的饭菜散发着诱人的香气,可此刻,大家的目光都聚焦在师长身上。

林师长目光缓缓扫过每一位队员,随即微微抬起头:“"同志们!"师长突然挥臂指向天际线,"看见那些沙梁子了吗?那是塔里木河给咱们下的战书!"咱这次塔里木河的勘测任务,就像要攀登一座从未有人征服过的险峰,一路上全是挑战,稍微不注意就可能摔得粉身碎骨。但咱怕吗?咱不怕!因为你们是咱兵团的战士!是从千军万马中挑出来的精英!”

师长的声音越发激昂,如汹涌澎湃的浪潮,一波接着一波冲击着队员们的心田:“每一次架起仪器进行测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换源阅读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