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坤脱了长袍外衫换好水靠,便带着气囊一头扎入湖泊里。
强大的武学修为,让岳坤能够很好的控制自身,游泳潜水这些小技能,岳坤早在来之前便已经考虑准备好了所有。
不停的在水中下潜前进,约莫一刻钟时间,岳坤经过一处窄道后,又前进少许时间,终于模糊的看到了尽头,于是他开始上浮。
哗啦一声,岳坤掀动水花,浮出水面。
波光盈盈的洞窟内,四处闪烁着微弱的荧光,却是一大片萤火虫栖息在四处顶壁上。
岳坤努力睁大眼睛寻找,良久才透过微弱的荧光发现,洞窟的顶部,有当初修建时预留的数量众多的细小通风孔,那些萤火虫想必是通过通风的孔洞进到这里的。
岳坤拿出怀里早已备好的火折子,拔开盖子吹了几口,火苗出现,照亮了这个经年不见人迹的洞窟。
让岳坤大吃一惊的是,四周布满绿痕的石壁上,隐约像是全都刻满了各种武学。
有的新一些,有的旧一些,虽然大多残破又被苔藓遮掩,但还是能看出大致痕迹来。
岳坤高举火折子观察着,水池在洞窟正中偏右,水池四周有石板台阶可供人行走,四处角落还有空置的火盆在。
火盆里边有黑乎乎凝固状的东西,像是沥青,估计以前火盆中燃烧的是石油。
古人很早就开始利用石油了,并根据原油的粘稠程度,分为清晰、粘稠、坚结三种,各有用途,粘稠的这种通常是用来做燃料的。
这里废弃多年无人照看,所以导致石油变质成了沥青。
岳坤努力观察着墙壁上的痕迹,通过那大致留存的刻痕判断,其中有王重阳当初所留,岳坤想找的九阴残篇之易筋锻骨篇。
这里是九阴遗刻所在之地确定无疑了,其他那些刻痕,想来是后人添加的。
确定了身在何处,岳坤又擎着火折子探索洞窟其他地方。
顺着洞窟角落的通道前行,与原著不同的是通道尽头的台阶并不是只容一人通行的窄道,眼前的石质台阶足能通行四五人,想必是后人改造的。
台阶尽头,也不是棺材板,而是一道石门。
岳坤在四周寻找少倾,最终在右侧墙壁上找到一处机关,打开了石门。
古墓内部没少被后人改动,已经和原著中描述的大不相同。
既然后人多有改动墓室格局,那不可能总通过湖底水道来进出通行,那多不方便,墓内必然有新建的另外可以通行墓外的门户。
这里原本是王重阳为抗金准备的藏兵处,通风从来不是问题,再加上处于地下,内部很干燥,只是非常阴冷。
岳坤修行内功有成,这些都不是问题。
岳坤擎着火折子继续前行,不断的探索着古墓内部构造,寻找着通外墓外的门户。
每根火折子只能燃烧一刻钟左右,岳坤随身带了四根。
运气不错,在第二根火折子即将燃尽的时候,岳坤找到了一处应该是通向墓外的甬道。
这甬道尽头有一具骸骨靠在墙壁上,身旁还有三个大木箱。
考虑到时间以及氧化的因素,岳坤没有第一时间打开箱子查看,只是在骸骨的四周一阵打量,最终在骸骨手边找到几个模糊的字迹。
努力辨认,写的是‘朱明狗’最后一个贼字只有半边,应该是没写完时人已经不行了。
祖师手札中有载,大明初建时,依靠明教起家的洪武皇帝朱元璋,屠戮江湖各派,尽收武学入皇宫大内。
在那段混乱的岁月里,许多以前知名的门派,都因此灭绝,例如峨眉,丐帮,明教等。
这具骸骨能出现在这里,应该是古墓派杨家的后人,不知何故最后死在了这里。
岳坤又在周围又找了一阵,在第三根火折子即将燃尽不得不原路返回前,在旁边的石质灯塔内找到了一个机关。
岳坤尝试着扭动机关,面前的石门扭转,阳光照射了进来,这正是通外墓外的门户。
走出古墓,门户的位置却是在荆棘丛里,被杂草和荆棘团团包围,岳坤刚才和师妹经过这里时,压根就没发现这里还有另外一个能进入古墓的门户。
熄灭火折子揣入怀里,确定好方向,岳坤运起轻功去找宁中则。
探索古墓忙活了许久,宁中则应该早就等急了。
果然,湖边的宁中则坐在一团篝火前,面沉似水,脸上写满了不高兴。
见岳坤从另一个方向回来,宁中则忍怒问道:“怎么从那边回来,是找到地方了吗?”
岳坤兴奋的连连点头,宁中则闻言却气的大喊道:“你不是说先确定位置吗?怎么去了这么久?这都大半天时间了,我还以为你淹死在水下了,正准备下去捞你呢。”
看着怒气冲冲的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