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广哲袍袖扫过暗牢湿壁,玄色锦缎在火把下泛起毒蟒般的幽光。他忽地驻足,身后左成的獬豸补子险些蹭上他腰间鎏金错银的刑部印匣。“处理好。“他屈指叩响石壁,回声震落檐角冰凌。
左成袖中滑出半块黢黑腰牌,指腹摩挲着凹陷的雀翎纹:“大人放心,那日撷芳阁用酒泼了场争执,这蠢货脸上嵌着三片碎瓷,押送路上就换了死囚,进的巡院狱。“他忽然低笑,眼尾细纹堆起讽意,“倒比他更像醉酒斗殴的狂徒,今早已经暴毙,茶马司那边不会打草惊蛇。“
“太原的寒铁...“赵广哲从铁栏阴影中侧过半张脸,凤眸冷若三司会审时的铜匦。
“那枚茶符,九淬火纹,不像小作坊能够仿制的。“左成将腰牌按进青砖缝隙,“那镇子的冶炼厂,三年前给西军铸过臂弩机簧。“
赵广哲的佩玉忽地撞响刀鞘。他指尖划过金算子,发出轻微的叮当声,突然抬眸一笑,恍如私宴上点评新茶般从容:“是往西夏贩铁,还是往汴梁运刀?“
密室门枢转动的刹那,刑部尚书的威仪已裹进紫檀香。赵广哲推开槛窗时,檐下铜铃正晃过三声鹧鸪啼。左成拜退,低着头的侍从从会客大堂穿过来,递来一份密信。火舌舔上“齐柚“二字时,他唇角扬起少年郎猜中灯谜似的得意,眼底阴鸷尽化春水——若忽略指间尚未拭净的牢狱青苔。
子时梆子响过三声,赵广哲捏碎蜡封揭开青瓷罐。里面是今年明前茶青,混着三成晾足月的金桂花瓣,白棉纸内衬还印着苏州“庆余堂“的朱砂戳。
乌木盒里卧着十八粒茶丸串,每颗裹着普洱茶膏压制的圆珠,表层用细砑石抛得锃亮,由红绳起,活结处还坠了两颗流光溢彩的异形扁珍珠。
凑近嗅闻,初觉是普洱茶的陈香,旋即透出松木炭焙的烟熏气,最后喉头泛起微量龙脑的清凉。他忽然嗤笑:松烟镇血腥,龙脑醒神识,茶香怡神。
松开活扣,套入腕间。当第十四粒茶丸压住脉搏时,诏狱里沾在指甲缝的腐肉味,竟真被松脂气息裹着普洱陈香淡了三分。赵广哲对着烛火转动珠串,十八道哑光里隐约浮着茶膏未滤净的叶脉残渣。
同在已经挂牌打烊的齐柚摩挲着檀木匣里半块霉变的茶饼,这是大中祥符五年春,齐家最后一船建州腊茶留给汴京的残章。
碎茶渣嵌在饼面,拼出半幅残缺的《撵茶图》——恰如这个家族百年漂泊的倒影。装着茶种的青瓷茶瓮裂于太原祖祠石阶时,周太祖灭佛令正焚毁第十二座寺院。
官差将齐氏百年茶园划入府衙的朱笔,蘸的是功德碑上融化的鎏金佛泪。老祖宗攥着从香炉抢回的茶种,指甲缝渗出的血染红了《茶经》扉页的“九泉环佩“四字。
然而北迁的茶箱在孟津渡遭浪噬那夜,齐家长媳将茶种塞入弟媳的孩儿的襁褓,送他们渡过混着茶渣的黄河水。
“记住这腥涩味。“那是大火天光里,她说的最后一句话“往后咱齐家的根,得比黄河泥沙藏得深。“
支脉带着醋曲落户太原那日,主脉藏茶的一艘齐家茶船---改名成随意登记的散茶茶船正穿过潼关烽烟。
大中祥符五年,为了在汴京落户典当最后一艘茶船的茶饼,赎回祖传茶饼那日,质库朝奉的戥子称出半钱霉灰。
“就这?“朝奉嗤笑着掰开茶饼,却是断了齐家的后续生路。
而齐柚本家在当年隐瞒下来,现如今成为最后一支嫡系主脉,苟且与汴京。
腊月廿三,太原城郊官道上积雪压断枯枝。一辆青篷马车在暮色中碾过冰碴,车辕挂着“江南杨记“的褪色灯笼。齐柏望着远处城墙黑影——那里本该是齐家茶旗招展的方向。齐柚拢紧灰鼠毛镶边的斗篷,青缎兜帽下“杨娘子“的路引若隐若现——桑皮纸上盖着伪造的茶马司火印,细看能辨出朱砂混着茶渍调的印泥。初春过后,她拿上十贯钱来赎回茶园,王家定叫他怎么吃的加倍吐出来。
“娘子是收春茶?“城脚茶棚老汉递来粗陶碗,碗沿裂口处积着十年茶垢,“王家新制的腊茶昨儿才出窖...““
她屈指弹落三枚铜钱入碗,广政通宝的“政“字正卡在裂缝处:“要寻些特别的——比如消失已久的‘九泉青茶’。“说罢放下一个钱袋道,“说的好,便赏......”
“咔嚓!“老汉的火钳突然捅穿炭灰,几点火星溅上齐柏的狐裘:“二十年前就绝根喽!那茶邪性得很,泡开了能照见死人脸!“
炭盆“噼啪“炸响,老汉浑浊的独眼映着火光:“广政三年腊八,官兵强征了齐家茶园,但实际是转卖给了王家。“他枯指抠着桌缝里的茶垢,“齐家长房得知,一夜就带着人炸了齐家茶园的泉眼,那王家人举着火把追到后山,齐家媳妇抱着奶娃娃跳了崖,那哭声啊——“
“哦?王家人如此嚣张?。“齐柏指尖轻点桌案,广政通宝垒成小塔,“那后来呢,王家种出‘九泉青茶’了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