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纤纤(二十) (2/11)

的阴霾笼罩的心,竟然变得有些敞亮起来,就像是久闭的暗室被拉开了一道窗帘,那一束久违的阳光直直地照进了心底,驱散了角落里的些许灰暗。柳笛郑重地把那个小相框放在了书桌的右上角,然后再次凝视着那张俊朗的面庞和那双深邃而明亮的眼睛。“以前,我曾经两次去过章老师的家。”她的思绪随着回忆缓缓流出,“那间普通的平房,即使他看不见,即使别人无法进入,他也尽力保持一份整洁。还有他的着装,虽然绝大多数都是黑白两种冷色调,但永远干净清爽。如今,”她环顾着变得整洁的房间,“他应该会喜欢这间屋子了。”

强烈的惭愧在纤纤的心中翻涌而起。她微微低垂着头,嗓音有些喑哑:“以前……我这屋子也不是这样的。”紧接着,她蓦地抬起头看了柳笛一眼,随后又像受惊的小鹿般再次低下头去,双手交叠,犹豫了好一会儿,才吞吞吐吐地问出了一句话:“章老师……现在……在哪里?”

柳笛的目光一下子黯淡下来。她慢慢地坐到床边,声音严肃而低沉:“我们带他回到了北大。我们陪着他,走遍了北大的每一处角落:未名湖、镜春园、竹吟居、图书馆、体育场……每一步都像是在翻阅一本写满回忆的书。凡是他曾经留下足迹的地方,我们都陪着他一一走过。我记得,我和他一起坐在未名湖畔的长椅上,时光仿佛在那个下午静止了。我们默默无言,只是静静地坐着,看深秋的阳光如碎金般倾洒在波光潋滟的湖面;看博雅塔宛如一位智者安然地伫立在绚烂的秋色之中;看垂柳、国槐、银杏的叶片悠悠地飘落,铺满了绕湖的小径;看湖心岛上那丛热烈的枫林,红得艳紫,与黛青色的松柏相互映照,在宁静的湖水中投下如梦如幻的斑斓倒影……看一切他再熟悉不过,却在记忆中渐渐变得遥远的景物。我和苏文教授,还陪着他去拜访了所有他熟识的学者和教授。五年了,那些教授对他的记忆依然如昨日一般清晰。后来,我们又带着他回到了苏州。苏文教授说,章老师已经有六年多没踏上这片故土了,他心中的思念一定如潮水般翻涌吧。于是,拙政园精巧的亭台楼阁、寒山寺悠悠的夜半钟声、平江路充满韵味的小桥流水、山塘街带着岁月痕迹的青石板路,还有他家那座承载着故事的老屋子,后院天井里那棵默默守望了百年的梧桐树,以及他的母校苏州中学,这些六年中只能在他的思念与梦境里徘徊的场景,我们都陪着他一一找寻、一一回味。最后,我们来到烟台一个不知名的海滨,遵照他的遗愿,在日落时分,将他的骨灰撒入大海。那一刻,他,终于与他心爱的大海融为一体了。”

说到最后一句时,柳笛的眼角渐渐泛起了湿润的光泽,里面似有万千感慨在涌动,然而却没有一滴泪水滚落下来。她微微停顿了一下,像是在平复内心的波澜,而后又沿着自己的思绪继续说道:

“我们还把他的毕业论文带到了北大,经由苏文教授之手呈递给了中文系的领导。其实他在校期间,已经修满了各项学分,而且每学期都拿到了最高的 30学分,总学分已经远远超过了毕业规定的 144分,只差毕业论文和实习实践课程的学分了。他的这篇毕业论文已经通过了二稿,哪怕就这样原封不动,不做任何修改与润色,它所蕴含的学术价值都已经相当高了,即便放在五年后的今天,也依然能够在众多论文中脱颖而出。而他在一中任教的三年,也堪称一次最出色的实习实践经历。所以,系里经过反复斟酌与慎重研究,所有领导和教授在他缺席的情况下,一致通过了他的毕业论文以及由高校长亲自撰写的实习鉴定,并经学校领导批准,破例为他补发了北大的毕业证书。他,终于不用再因为那个高中学历,被别有用心之人诟病了。”

听到最后一句话,纤纤不禁满脸羞愧地低下了头。柳笛的这番话,既让她惭愧,又让她感到欣慰。啊,章老师,她的大哥哥,终于成为一名堂堂正正的北大毕业生了。她的目光忍不住偷偷地往书桌的右上角瞟去。柳笛敏锐地发现了她这个细微的动作,不禁露出一抹温和的笑,微微摇了摇头,然后朝纤纤招了招手:“行了,要看就大大方方地看。来,到这里来,让你好好欣赏一下你的大哥哥在北大时的照片。”

说着,她从那个大大的白色纸袋里,拿出一本厚厚的影集。纤纤眼睛一亮。那本影集的封面似乎有着岁月沉淀的痕迹,边角有些微微的磨损,想必是被人时常拿出来翻看。她的目光紧紧地锁定在影集上,双手不自觉地微微颤抖着,想过去,又有些难为情,但最终还是抵挡不住影集磁石般的吸引力,不自觉地走到柳笛身边坐了下来。

柳笛轻轻地把影集放在腿上,翻开了第一页。映入眼帘的是一个高大俊朗的青年,浓密的黑发,轮廓很深的脸,穿着一件洗得有些发白的牛仔外套,里面是一件简单的白衬衫,领口随意地敞着。他的一只手拎着行李箱,另一只手背着画夹,上面还有着斑驳的颜料痕迹,风尘仆仆地站在北大的校园里,身姿挺拔,那深邃而明亮的眼睛里面充满着对未知的好奇与探索的渴望,目光仿佛能穿透一切迷雾。略带棱角的下巴微微上扬,透出几分倔强,嘴角挂着一抹灿烂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换源阅读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