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雨终于停了。
纤纤站在窗前,凝视着窗外的夜色。空气中弥漫着清新的气息,仿佛整个世界都被这场雨洗涤一新。乌云缓缓散去,一弯眉月静静地悬在那里,散发着清冷的光辉。几颗星子稀疏地点缀在天幕中,忽明忽暗,仿佛是神秘的眼睛,窥视着这寂静的夜,又似孤独的守望者,在浩瀚的宇宙中坚守着自己的一方天地。街道上,湿漉漉的路面反射着点点灯光,宛如一条流动的银河。偶尔有车辆驶过,溅起微微的水花,发出轻轻的声响。
客厅里传来爸爸妈妈收拾碗筷的声音和模糊的交谈声。自从她把自己封闭起来后,父母就一直压低声音说话,生怕惊扰了她脆弱而敏感的内心世界。方才,她破天荒地与父母一同吃了顿晚饭。即便饭桌上的她依旧沉默不语,却已让老两口喜出望外。他们不敢贸然开口,只是偶尔交换一个满含欣慰的眼神。爸爸夹菜的手微微颤抖着,努力克制着内心的激动,将她爱吃的菜偷偷地推到她面前。妈妈则微微前倾着身子,时刻关注着她的一举一动。尽管他们极力压抑着自己的情感,可眉梢眼角的喜色却怎么也藏不住,那是一种历经阴霾后乍现的阳光,带着满满的希望和憧憬,仿佛在这小小的餐桌上看到了未来的曙光。
纤纤没想到自己一个小小的改变,竟给父母带来那么大的惊喜。看着他们与四个月前相比明显苍老的脸,和那小心翼翼、欲言又止的神情,她的心也充满了酸涩。可是,她仍然控制不住内心对他们的厌恶。她忘不了在这场风波中他们卑劣的行为与恶毒的话语,每一次回想起来,都让她感到深深的羞耻。更为要命的是,她已经清楚地意识到,他们的处事方法与教育方式给自己带来了难以磨灭的危害。倘若他们能像袁珂的父亲那样,哪怕仅仅像郑钦典的父亲那样教育孩子,她就决不会引发这场悲剧。她的脑海中不禁浮现出柳笛的那句话:“只要你继续在这个家庭中生活,你就永远摆脱不了!除非……”除非什么呢?柳笛没有说,她也根本不敢去想。此时此刻,她终于悲哀地发现,一个未成年的孩子,想要摆脱自己的原生家庭,真是太难太难了。
一阵冷风骤然袭来,带来抵挡不住的寒意。初春的风里,依旧残留着冬日的一抹凛冽。纤纤缓缓关上窗户,转过身时,才发现屋子里一直没有开灯。借着窗外模糊的光线,她看到了书桌上那盏灯塔形状的台灯。此时,它就像一个神秘幽暗的剪影,在黑暗中静静等待着被唤醒。纤纤不由自主地走过去,伸手摸索着按下开关。温暖而明亮的灯光轻柔地弥散,悄无声息地蔓延至整个房间,渐渐驱散了周围的沉沉黑暗,与台灯黝黑的外表形成了鲜明的对照。那光芒宛如一双温柔无比的手,轻轻拂去黑暗所带来的压抑与不安,使得整个房间变得格外温馨舒适,宛如一个温暖的港湾。
灯光下,那盘白色的磁带悄然躺在书桌上。暖黄色的灯光轻柔地洒落在上面,仿佛为它披上了一层神秘的纱衣,散发着令人难以抗拒的诱惑。纤纤的手不由自主地缓缓伸过去,可当快要触碰到磁带时,却又如同触电一般猛地缩了回来。实际上,自柳笛离开后,整整一个下午,纤纤都未曾碰过它。她的目光一次又一次地落在那盘磁带上,心中不断涌起强烈的冲动,渴望将它拿起,放入那个小小的随身听中,聆听里面的声音。那种渴望似汹涌的潮水,持续拍打着她的心扉。然而,每当她即将付诸行动之际,心中又会陡然涌起一股不可抗拒的力量,硬生生地将她的手拉住。她害怕,害怕那声音带来的巨大情感冲击,害怕那些被尘封的记忆如洪水般将她淹没。于是,整整一个下午,她都在渴望与恐惧之间苦苦徘徊,内心的挣扎犹如一场激烈的风暴,让她痛苦至极,却又无法挣脱。如今,那种渴望与恐惧再度在她心中激烈交战,让她那小小的心灵简直难以承受。她下意识地将目光从磁带上挪开。于是,她看到了那盏台灯的基座上镌刻着的那句古希腊箴言——Know thyself!
“Know thyself!Know thyself!”纤纤在心里反复默念着这句话。蓦地,她快步走到自己的小书柜前,从里面抽出那本《海天寄语》。四个月来,她从未看过这本书一眼,却将它保存得极为完好。如今,她再次翻开那尘封已久的书页,借着那盏台灯发出的温暖而明亮的光芒,迅速地翻到那篇《迷雾中的灯塔》。于是,那段久违而熟悉的话语,再次呈现在她的眼前:
“倾听内心的声音,哪怕它充满了恐惧与不安;审视自己的行为,哪怕它暴露了无数的错误;接纳自己的不完美,哪怕这过程痛苦而艰难。当我们鼓起勇气,直面这一切,灯塔的光芒便会愈发强烈,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我们顺着那光芒,调整人生的航向,破浪前行,终会冲出迷雾,勇敢地驶向远方,追寻生命的真谛,拥抱那个更加真实、更加美好的自己……”
纤纤的目光如磁石般紧紧地锁住书页上的那段话,一遍又一遍反复咀嚼着每一个字符。渐渐地,那段话中的每一个字,都幻化成声声海浪,在她的耳边澎湃回响。恍惚之间,她仿佛置身于浩渺的大海之上,踏上了那艘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