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1章 华侨商店的玻璃柜台(上) (1/1)

台风过境后,城市的街道被积水淹没,宛如一面巨大的镜子,倒映着五彩斑斓的霓虹灯牌。王淑芳小心翼翼地走着,每一步都溅起水花,她那双解放鞋早已沾满了泥泞。终于来到了华侨商店的玻璃门前,她停下脚步,弯下腰,轻轻地蹭掉鞋子上的泥巴。

手中紧紧攥着儿子给的外汇券,王淑芳抬起头,目光落在了橱窗里那台标价 680元的日立彩电上。电视屏幕正在播放着风靡一时的电视剧《上海滩》,剧中许文强戴着一顶精致的礼帽,那顶帽子的价格竟然比她整整三个月的工资还要昂贵!

“同志,您想要哪一个呀?”售货员注意到了站在橱窗前的王淑芳,轻轻敲了敲玻璃柜问道。只见售货员的手指修长纤细,指甲上染着鲜艳的凤仙花汁,格外引人注目。王淑芳的视线缓缓扫过陈列在玻璃柜中的商品:瑞士巧克力散发着诱人的香气;日本电子表闪烁着时尚的光芒……然而,最终她的目光还是停留在了角落里的一瓶哮喘喷雾剂上。那瓶喷雾剂上印满了密密麻麻的英文字母,这些字母让她不禁想起了医院宣传栏里关于青霉素的详细说明。

“这个......”王淑芳伸出手,有些犹豫地指向那一罐麦乳精,轻声问道,“请问这个多少钱啊?”

“侨汇券五张哦。”售货员拉长了音调回答道,同时用眼神示意王淑芳往旁边看去,“那边还有国产的呢,如果您觉得进口的太贵,可以考虑一下我们自己国家生产的产品哟。”

就在这时,玻璃门突然被猛的推开。一股香风裹挟着医院消毒水的气息扑面而来,林曼如宛如一位从时尚杂志封面走出来的模特,身着宝姿套裙,裙摆下摆还沾着些许医院消毒水的痕迹,她步伐轻盈而自信地走进商店,将手中的大哥大随意地拍在柜台上:"两罐克宁奶粉,要铁罐装的。"余光瞥见王淑芳下意识缩回的手,那手上一道缝纫机轧出的旧疤在灯光下显得格外刺眼,那是岁月与生活留下的深深印记。

王淑芳默默地退到卖布料的柜台前,指尖轻轻触碰着乔其纱那柔软的质地,仿佛在触摸着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就在此时,身后传来一阵粤语对话:"个大陆婆连 Bra都唔识拣..."两个烫着大波浪的女人举着蕾丝胸罩比划着,透明包装袋上印着的"香港黛安芬"字样在灯光下闪耀着诱人的光泽,那是一种来自另一个世界的奢华与时尚,与王淑芳所处的质朴世界形成了强烈的反差。

收银台的电子计算器噼啪作响,王淑芳数出十张外汇券时,听见自己心跳比矿灯厂的冲床还响。售货员突然扯开嗓子:"那位大姐!你儿子在门口打架!"

---

**在昏暗的煤场铁路岔道口处**,陈默那辆老旧的自行车歪斜地横在了铁轨之上,仿佛是一道突兀的屏障。而不远处,苏大强驾驶的解放卡车则狼狈地歪倒在一旁的煤堆旁,车头已经严重受损,车灯的碎片散落一地,与雨水和泥浆混杂在一起,形成一片狼藉不堪的景象。

周公子的一个跟班正痛苦地捂着自己淌血的额头,鲜血不断地从手指缝隙间渗出,滴落在乌黑的煤水中。他身旁的一把扳手也浸泡在其中,反射出微弱的油光。

“这刹车油管明显是被人剪断的!”陈默用力地踹开已经变形的车门,车内的车载收音机竟然还在顽强地播放着那首经典的《万里长城永不倒》,只是声音变得异常嘶哑,仿佛在诉说着这场突如其来的灾难。

陈默迅速从口袋里掏出林曼如给他的大哥大,熟练地按下按键。1995年刚刚开始普及的大哥大按键音,在密集的雨声中显得格外清脆响亮。电话很快接通,他焦急地问道:“赵科长,劳动服务公司三车间的监控录像调出来没有?我这边急需查看!”

与此同时,苏晚晴那双洁白的球鞋深深地陷入了满是煤渣的地面之中。她正紧张地蹲在父亲身边,小心翼翼地用从文化宫医务室顺手拿来的急救箱为其包扎伤口。苏大强突然紧紧地抓住女儿的手腕,醉醺醺且断断续续地说道:“那个港商女人……昨晚在汽修厂……和周家小子分钱……”一股浓烈的酒气混合着刺鼻的血腥味扑面而来,让苏晚晴不禁皱起了眉头。

蒸汽机车的汽笛声由远及近,那声音如同洪钟大吕,震撼着大地。陈默的瞳孔骤然收缩,前世的记忆如胶片般在他的脑海中快速闪回——1985年秋的运煤专列脱轨事故,那惨痛的场景仿佛就在眼前,而这一切的根源正是信号灯的异常。

他毫不犹豫地抱住苏晚晴滚下路基,失控的列车呼啸而过,擦着卡车残骸飞驰,煤块如黑雨般倾泻而下,整个世界都陷入了一片混乱与毁灭之中。林曼如的红色高跟鞋出现在煤堆顶端,她手持索尼摄像机,镜头盖上的 Made in Japan泛着冷冽的光,那光芒在这黑暗的时刻显得格外刺眼,仿佛是一个冷漠的旁观者在记录着世间的苦难。

本章完

本章换源阅读
X
  • 第11章 华侨商店的玻璃柜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