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儿来了,坐!这里有板凳...”
“哎呀,大学生来啦...”
“人小鱼儿就是聪明。”
“这么聪明的孩子怎么生在别人家,俺家的一让学习就困。”
“是啊,是啊,俺家的那个也是!”
“......”
众人对于下一代的学业纷纷表达看法。
“小鱼儿,你给俺们传授点经验呗!”
“......”
某位大嫂对着林余说道。
众人都看向林余,等待他答话。
“一个字,揍!”
众人大笑......
“俺家的孩子也经常揍,成绩也不好。”
“......”
众人又看向他。
“揍的轻了,您按照俺妈打我那个标准揍,准成!”
“哈哈.......”
顿时成为欢乐的海洋,树上的麻雀惊吓过度四散而逃!
接下来,林余开始听着别人的八卦新闻。
一定要融入群众,走群众路线。
伟人说过,“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才能搞个好人缘。
“你们听没听说,南边老吕家,小娜去年在南方被抓了。”
“为啥呀?”
“听说扫黄!”
“哎呀,年轻轻的做点什么营生不好,做这个。”
“......”
这会儿七嘴八舌,就聊开了,花边新闻真多...
林余听的津津有味,这比上班有趣多了。
原汁原味的。
让林余想起了大型乡村系列喜剧—乡村爱情,处处透着生活乐趣。
媒体中心的几颗老槐树,年龄不详,遮阳是真到位。
只有星星点点的光线透过叶片与叶片之间的孔隙,射在平整的泥土地上。
媒体中心的对面是商店,村里又称小卖部。
现在还不叫超市。
涂着白色的油漆木板,两个红艳艳的大字,“商店”。
商店进门是一个玻璃柜子。
里面摆放着香烟,低档的红梅、石林、红河、娇子,国宾、大乾门,力士......
中高档的不多,摆的有,玉溪、人民大会堂,苏烟,中华......
开商店的是两口子,男人也姓林,林正敏。
跟林正国一辈,也是出五服的兄弟。
林余叫老叔,虽然辈分在,但是年纪仅比林余大六、七岁。
林正敏的老婆于芸枝。
几年前两人曾去滨城闯荡。
于芸枝学美发,林正敏做水果批发。
后来觉得城市压力大节奏快,内卷严重,于是毅然回村。
开小卖部的同时旁边开理发店,生意很好。
村头媒体中心和他们的小商店,相辅相成。
来商店的人,买完东西,还能听听新闻;
来听新闻的人,有时候偶然想起家里缺什么,顺道就买了回去。
于芸枝,属于村花系列。
去滨城学美发有几年的时间了,穿着时髦,打扮的花枝招展。
村里的老爷们都爱来这理发。
肉丝、白丝、黑丝、高跟鞋;
旗袍、短裙、连衣裙,一天一个扮相。
也许上午和下午都不尽相同,虽然只隔了一个中午。
一个人理发,后面排好几个爷们坐在后边椅子上点评理发师的技术......
林余觉得自己悟了,这绝对是生意经。
就是流量加引流产品才是王道,呵呵......
熟悉的人,熟悉的事,还是这么光鲜,这么真实。
掏出手机看了下时间,乐呵的回家去了。
林余找来纸和笔,把要紧的事情写下来,计划一下。
录取通知书,还是前世的大学,奉城大学,机械电子工程专业。
这个专业基本将来都是进工厂,收入不高不低。
大学还是要上的,时间上相对自由。
而且,还有那么多学姐和学妹!
空闲的时间赚钱,再空闲,那就享乐。
淘宝,是首选。
这是绝佳的机会,方向定好了,招聘几个漂亮的小姐姐打理,品类再说。
跟王洪磊大叔蹭个奖?
股市的疯狂,在零五年就得布局。
开学后就去,开个户,本金充裕的话,直接可以躺平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