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36章积累资金的最佳时机 (1/2)

王泉大致估算了一下。

在这十九万中,有三万八千是提成,需要用来打点的,实际收入大约是十五万两千。

忙活了大约半个月,看到这笔可观的收入,王泉的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毕竟,现在的他真的很缺钱。

王泉说:“账簿我就不细看了,小龙你跟进就行,我信得过你。”

听到这个数字,林小龙和王大壮都满怀期待地看着王泉。

王泉说:“这几天你们也辛苦了,这笔钱我们平分吧。”

林小龙大声说:“平分?不行。”

“大家都是兄弟,有些话就直说,这次收购,从货源到工厂的打点,都是你一个人搞定的。

我们也没帮上什么忙,怎么好意思和你平分。”

王大壮也点头表示同意,附和道:“这次明显是泉哥你带我们飞,我就出了点力气,干了些体力活,这样还要和你平分利润,我自己都看不上自己。”

“你要是这样和兄弟们客气,会伤了大家的心的。”

两人都不争不抢,懂得感恩。

王泉感到非常欣慰,也知道两人是真心把自己当兄弟,于是说:“那好吧,我拿十万,你们两个每人两万六。”

两人异口同声地说,“没问题。”

谈妥了分配方案,王泉就开始分钱了。

林小龙从箱子里拿出一叠叠的百元钞票。

王泉以后是想从政的,自然不会让自己的账户有大笔资金流动,所以分成都拿现金比较好。

王泉点了一叠钱,正好是两万六千,递给了王大壮。

王大壮看着手中的钱,笑得合不拢嘴,“我打工十年都不一定存得下这么多钱。”

林小龙也高兴地说:“要是每年都能赚这么一笔,那就太爽了。”

王泉笑着说:“别想得太美了,这种靠信息差赚钱的生意只能做一次。

这么大批量的桃子一进城,有心人一查就知道是从哪里来的了。”

“待到来年,料想将有众多工厂使者、果品商贩紧盯桃李村,直接进村收购,竞争对手一多,想低价购入高价售出赚取差价就不易了。”

王大壮与林小龙见无法年年获利,不禁叹息。

王泉转回话题,“这些钱到手后,你们有何打算?”

在这个人均收入仅数百元的年代,数万元已是巨款,这笔资金也是这两位患难兄弟的首笔财富,王泉不免有些忧虑。

王大壮兴奋地说:“当然是先盖一座水泥房,家中房屋破败不堪,连狗见了都摇头。”

“桃李村贫穷,连像样的房屋都难觅,无人愿嫁入此地,村中青年六成仍是单身,但若我有房,不仅住得舒适,娶妻也易。”

王泉点头,桃李村除了桃果,其他产业收入不多,除了村长等少数富裕家庭是砖房,其余大多仍是土坯瓦顶。

林小龙说:“我打算将这些钱存起来,作为启动资金,届时看看有无机会,开个小店,做些小买卖,总比在此地靠运气等机会强。”

王泉和林小龙都有计划,王泉也不多干预,他只是担心两人有钱后会迷失方向,胡乱投资。

现在看来,资金都用在了正道上。

王泉不多管闲事,点了瓶好酒,与两人畅饮。

酒桌上,林小龙和王大壮多喝了几杯,一直在感慨王泉的变化。

如今的王泉,实在是了不起,随便带他们工作半个月,就能赚到十年打工都未必能赚到的钱。

王泉更是放出豪言,只要跟随他,房子会有,妻子也会有,钱也一定能赚到。

王泉做出这样的承诺,朴实的林小龙和王大壮感动得眼眶微红。

两人一直生活在普通阶层,未曾遇到真心对待自己的大哥。

回家途中,王泉也在思考自己首笔资金的分配。

父母现居桃李村,所住房屋亦是陈旧的土砖房,夜晚光线昏暗,且阴凉不舒适。

桃李村是父母的故乡,将自己的根基打好,让父母在此安心居住也是必要的。

反正村里土地充足,物价低廉,两三万元足够自建一座宽敞舒适的双层大平房。

房屋永远是时代的大问题。

而且,重生一世,王泉心念通达,父母亲人最为重要,金钱、权力等都应排在其次。

王泉想着,现在最重要的是,有钱后最应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修缮老家房屋,改善父母居住环境。

即使这会分散部分资金,影响王泉用首笔资金生财的效率,也无妨。

当前时代正是为自己积累资金的最佳时机。

剩余的资金也不能闲置。

在这个时期,积聚财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换源阅读
X
  • 第36章积累资金的最佳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