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爷爷,能不能给我几根竹子,我回家练练?”王一腾问道。
"行啊,"老刘头笑着说,”就喜欢你这股劲头!"
回到家,王母见他手上全是伤,心疼地说,“你这是干啥去了?"
"学编竹篾去了,”王一腾笑着说,“等学会了,打猎就不愁了!”
"你这孩子,就是认死理!"王母叹气道。
接下来几天,王一腾天天去老刘头家学艺。
终于到了学编活套的时候。
"这活套最关键,"老刘头说,"得活,不能死。进去容易,出来难,这样野物才跑不了。"
王一腾认真地跟着学,一遍遍地练习。
慢慢地,他的手艺见长,编出的活套越来越像样。
这天,他正在老刘头家练习,村里人围了不少。
"老刘头,你这手艺也教教我们呗!"
"就是,听说一腾用竹篾套子打的猎,卖相好着呢!"
老刘头摆摆手:"你们先跟一腾学,等学会基础了再来找我!"
终于,王一腾带着自己编的活套上山试验。
果然,用竹篾抓到的野兔完好无损,一点伤都没有。
到了县城,收购站的老板一看这批猎物,眼睛都亮了:"好啊,这才像样!价钱翻一倍!"
回来后,王一腾特意给老刘头送去一只野兔。
“刘爷爷,这是用您教的手艺打的!"
老刘头高兴地接过野兔:"好好好,你小子有出息!"
晚上,王一腾坐在院子里继续练习。竹篾在他手中渐渐成型,就像他的未来,慢慢地在展开。
"学手艺,不止是为了谋生,“他想起老刘头的话,”更重要的是把它传下去。"
这不仅是一门手艺,更是一个改变命运的机会。
"慢慢来,"王一腾给自己打气,”总有大用的时候。"
就这样,一个农村小伙子,在老篾匠的指导下,慢慢掌握了这门古老的手艺。
天还没亮,王一腾就坐在煤油灯下编活套。
"这活套得编得紧实些,可不能像以前那样随随便便了。"他一边编一边琢磨。
昨天跟老刘头学了一整天,总算掌握了点门道。
"娃啊,这么早就起来了?"王母端着一碗热乎乎的稀饭走进来。
"娘,您瞧这活套咋样?"王一腾举起刚编好的竹篾活套。
王母凑近看了看:"你这手还挺巧,跟你爹年轻时一样。"
"那是,”王一腾笑着说,"这可是老刘头手把手教的!"
话音未落,院子外就传来脚步声。
”大腾哥!你家炊烟都冒起来了,就知道你起早了!“张小虎大嗓门嚷嚷着。
"进来说话!"
张小虎蹦蹦跳跳地进来,手里也拿着两个活套:”大腾哥,你看我这编得咋样?"
王一腾接过来仔细瞧了瞧,直摇头:"你这编得跟筛子似的,野兔一蹬腿就能钻出去!"
"那咋办?"张小虎挠挠头,"我就怕勒坏了野兔。"
"你看我这个,"王一腾拿出自己的,"竹篾要编得紧凑,活扣要活,一定要让野兔进得去,出不来!"
正说着,李大壮和王麻子也来了。
"哟,都来得挺早啊!"王一腾打量着他们背篓里的活套,突然愣住了,"李大壮,你这是编的啥玩意?"
只见李大壮背篓里躺着一个足有脸盆大的活套。
"这还用问?“李大壮拍着胸脯,”这是专门逮大野兔的!"
"大你个头!“王麻子笑道,”你这是想逮老虎啊?"
"笑啥笑!“李大壮不服气,”你编的就好使了?"
"行了行了,“王一腾打断他们,”天快亮了,咱们先上山去试试!"
几个人背着工具往山上走。
"诶,你们说这新套子真能成?"张小虎有些打怯。
"放心吧,”王一腾说,“要不是有把握,老刘头能教咱们这个?"
"那也得试试才知道。”李大壮还是不太相信。
到了山上,王一腾开始安排:"咱们分头找地方,记住要找野兔经常出没的地。"
"啥地方算野兔经常出没啊?"张小虎问。
"你看地上,"王一腾指着地面,"有新鲜兔粪的地方,那肯定是兔子常来的。还有,草丛里有小路的地方,也是野兔必经之路。"
几个人分散开来,各自寻找合适的地方。
"诶呦喂!"突然传来一声惨叫。
几个人赶紧跑过去一看,原来是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