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孙刚打开背篓,眼睛一亮,脸上的褶子都笑开了:“好家伙,这野猪皮,品相真不错!油光水滑的,新鲜货,刚打的?”
他说着,伸手摸了摸厚实的猪皮,啧啧称赞。
陆川憨厚一笑,露出一口白牙:“昨天打的,费了不少劲儿,我一个人在山里跟它周旋了大半宿,差点让它跑了。”
这老孙是个老把式,眼光毒辣,这野猪皮确实不错,希望能卖个好价钱,给小萍抓药。
他把野猪皮整个摊开,铺在老孙面前:“您瞧,这皮子,完整没破损,能做一件好皮袄呢。”
老孙眯着眼,仔细地检查着皮子,又掂量了掂量背篓里的兔肉和兔皮,慢悠悠地说:“野猪皮三块,兔皮五毛一张,兔肉八毛一斤,你看成不?”
陆川心里盘算着,这价钱压得有点低啊。
他笑着说:“老哥,您这价杀得也太狠了。这野猪皮,上好的料子,做大衣都使得。这兔子,也是活蹦乱跳现打的,新鲜着呢。您再给添点儿?”
老孙嘬了口旱烟,吐出一口烟圈:“小兄弟,这年头,生意也不好做啊。这样吧,四块五,不能再多了。”
陆川心想,四块五也还行,够给小萍抓药了。
于是点点头:“成,就四块五。”
揣着这四块五毛钱,陆川一路小跑,直奔上次给他换药的老王的小院。
心里祈祷着老王在,这样就能快点给小萍抓药了。
“老王!”他边敲门边喊。
等了一会儿,没人应。
正着急,一个裹着蓝色方格头巾的老妇人走过来,慈眉善目地问:“小伙子,你找老王啊?他一早提着药箱出去了,估计是去给人看病了。”
陆川心里一沉,这可怎么办?
“大娘,这附近还有别的诊所吗?”
老妇人想了想:“东街有个赵大夫,医术也不错,你去那儿看看吧。”
“谢谢您嘞!”陆川道了谢,转身朝东街走去。
推开诊所的门,一股浓重的药味扑面而来,夹杂着淡淡的艾草香。
陆川不禁皱了皱鼻子,这味道可真够冲的。
坐堂的老大夫正低着头,一手拿着药杵,一手拿着药臼,一下一下地研磨着药材,嘴里念念有词。
“看什么病?”老大夫头也不抬地问。
“大夫,我要退烧药,还有治咳嗽的药。”
陆川走到柜台前,详细地描述了小萍的症状,“她烧得厉害,还一直咳嗽,有些喘……”
老大夫这才抬起头,打量了陆川一眼:“青霉素倒是有几支,不过这药紧俏,价钱可不便宜。孩子多大?烧了几天了?”
陆川一一作答。
老大夫捋了捋花白的胡子,沉吟片刻:“光吃药可不成,小孩子生病,最怕伤元气,得好好补补。我这儿有些山参,是去年秋收的,你要不要来点?”
“山参?”
陆川心里一动,这可是好东西,对小萍的身体肯定大有好处。
可一想到价格,他又有些犹豫,“这…怕是贵吧?”
老大夫似乎看出了他的心思:“你也别担心,价钱好商量。我看你也是个懂行的,经常在山里跑吧?要是觉得贵,咱们也可以换。”
“换?”陆川有些疑惑。
“对,你要是能打到山里的药材,就按市价折算。”
老大夫说着,从柜子里取出一包用草纸仔细包好的东西,“你看看,这就是去年有人用药材换的。”
陆川接过纸包,小心翼翼地打开,只见里面躺着几根细长的人参,虽然不是什么上等货色,但也是难得的好东西。
他心里盘算着,自己经常进山,或许可以试试。
“大夫,您都收些什么药材?”
“山里的都收。”
赵大夫乐呵呵地说着,从抽屉里翻出一张薄薄的药单,纸张泛黄,边角卷起,一看就有些年头。
“瞧瞧这上头,黄芪、川芎、当归,还有山楂、枳实……只要是新鲜的,品相好的,我都收。”
陆川接过药单,目光仔细地扫过,上辈子在部队里学过一些野外生存的技能,其中就包括辨识草药。
许多药材的名字在他脑海里闪过,与单子上的对照,竟发现有不少自己都认识。
“黄芪补气,川芎活血,当归也是好东西……这些药材山上应该能找到。”
“行,您先给我抓点退烧药和青霉素,回头我上山找找看。”
陆川爽快地应道。
农村,缺医少药是常事,能找到替代的草药,就能省下不少钱。
赵大夫满意地捋了捋胡子,笑道:“你小子倒是个机灵人。”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