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权看着一惊一乍的李墨青。
满脸问号的道:“墨青,你在嘀咕啥呢。
不要告诉我你也认识这人,年纪比我还老的长辈你怎么可能认识。”
“大娘,这照片能给我不,用几天还给你。”李墨青对着丁占理妈妈说道。
“这孩子,你拿去就是了,不用还,你帮了我们这么大的忙。
要是我家占理真的能变好,我给你跪下磕头都行。”说完就要给李墨青鞠躬。
吓得李墨青赶紧闪到一边连忙摆手道:“大娘,可别这样,我受不起。照片我收下就是了。”
厂里的事情有了大概的了解,他决定回村一趟,看看附近村里有多少瓜果。
因为他想把内地便宜的瓜果蔬菜运输到西北去换大枣,苹果,牛羊肉这些当时在内地比较少的高品质产品回来,一来一回两头赚差价。
90年代做这种贸易的人还很少,自己把握住机会的话,能赚钱还能解决两边农产品滞销的问题。
回去的时候,秦力坚持要送他们回村。
这一次,李墨青主动找到郭小芳,带她一起回村。
高兴的郭小芳就差没当面亲他一口,一路上笑得那叫一个灿烂,不停地说长这么大,还没坐过小轿车呢。
人生第一次坐上小轿车竟然是跟李墨青这个帅弟弟,心情别提多美。
一副小姑娘心态尽显,看得李墨青不禁感叹不同社会阶层的认知和幸福感,简直就是天上跟地下的区别。
虽说郭小芳是个三岁孩子的母亲,其实也就比他大三两岁。
那个时候农村的女孩子,多半初中毕业就回家务农。
遇到说媒的,家里为了省一个人的口粮,会早早地把女儿嫁出去。
不到二十岁当妈的比较普遍。要是到了25岁还没嫁人,那就是老姑娘了,风言风语都能淹死人。
到了镇上,李墨青拿出记录着高中同学家里电话的小本本。
找了个公用电话亭,把那天来给他父亲送葬的同学都打了一遍电话,大多都是打到村公所让村干部通知。
李丹青,李凤青看着哥哥坐着轿车风风光光的回来,还给他们买了新衣服和好吃的。
高兴得不得了,前几天丧父的悲伤一下子就抛到了九霄云外。
李权拿着东西,高高兴兴地回家了。
晚上时候,十几辆摩托车停在李墨青家院子外面,那天来帮忙抬棺的同学都来了。
李权也带着媳妇孩子过来帮忙做饭,加上陈翠莲,几个人很快做好了一大桌无公害绿色食品,就连肥猪肉吃起来都比城里的香。
一边吃饭,李墨青一边给大家介绍了一下他想收购附近乡镇和村里的瓜果蔬菜。
只有一个要求就是必须要新鲜的,不能长途运输的蔬菜,过程之后要用泥土保养好根部,要保证新鲜度。
因为这个年代的冷链物流没有那么发达,火车也不算快,从老家到西北最少得五天五夜。
要是拉一车菜过去全烂了的话,别说赚钱,赔死他都是轻的。
大家都想趁高中毕业等待录取通知书这段时间找点事做,李墨青的提议正中众人下怀,年轻人都想表现一番来证明自己比别人强。
如今有了李墨青给他们引路,一个个兴奋的摩拳擦掌的,恨不得现在就回去大干一番。
高兴之余,一群人又坐在院子里吹牛,有人提议喝点酒助助兴,李墨青不想扫了大家的兴,也同意了,就当宴请大伙前几天的仗义相助吧。
喝酒的时候都聊着高中时候的往事,以及大家的恩怨情仇,谁跟谁偷偷去小旅馆啥的。总之聊得不亦乐乎。
酒过三巡不知道谁聊到学习,大家都一致佩服陈吉祥,这小子高一的时候排名班里倒数,整天就知道半夜偷溜出宿舍去找黑网吧打红警。
高二突然就开始发疯的学习,高三就进了年级前二十,一度成了学校老师宣传的正面典型。
在李墨青前世的记忆里,陈吉祥确实厉害,后来的人生才四十岁出头就是副厅了。这人需要结交。
在大伙的起哄下,要求他分享学习的秘诀,陈吉祥喝了一口酒,表情有些苦涩,慢悠悠的讲了一段亲身经历,听完后在场的所有人都沉默了。
他说:高二刚开学的时候,他照例翻墙去外面,刚翻上学校围墙的时候。
发现角落里有火光,忽闪忽闪的,仔细一看是有人蹲在墙脚抽旱烟,忽暗忽明的火光,让他看清了抽烟人的脸和断了一截的食指。
那是他爸,他爸是木匠,手指被锯断过。他一眼就认出了秃了半截的手指。
原来是他爸每次给他送生活费,为了省钱还能天亮后回去找活干,每次来的时候就选择在学校外的墙根下蹲一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