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根生眼见这种状态,生怕一句话没说对引起李彩琴的暴起,就没再多说,默默的退出东屋,自己吃起了早饭。
等吃完,又默默下了地,留给了李彩琴独处消化的时间。
南方大部分山区七分山两分水一分田。
浙江这边也是如此。
虽然去年村里就分了地,李彩琴因为早两年就和徐根生结了婚,也幸运的分到了属于自己的田地,但两人加起来也才一亩二分田,每人才六分地。
除去公粮,所剩粮食根本不够吃。
村里根据情况,捡着勉强能种点农作物的靠山坡地分给了村里人,徐根生家分了有一亩半,但这坡地里碎石太多,根本种不了粮食。
为了每年四月份青黄不接的时候能有东西吃,徐根生家种的是红薯,这也是村里大多数人的选择。
红薯产量大,根茎不但可以直接煮来吃、烧来吃,还可以碾成红薯面,和白面、玉米面掺在一起蒸窝头吃。虽然很难吃,但至少有的吃。
另外,红薯叶子也能掺在米里煮饭吃,红薯秧子还能腌制成咸菜,可谓一举多得,是山里人的不二选择。
红薯饭也是八十年代山里人吃的最多的主食。
但徐根生心里很清楚,山里人真正能吃饱饭,是在90年后,随着化肥的普及,粮食收成变高,从如今的亩产量六七百斤提升到了一千多斤,这才有了顿顿大米饭和馒头等细粮。
至于现在……
能有的吃就不错了。
这也是整个八十年代南方山区农民的真实现状。
地,实在太少了。
不过,徐根生却不想过这种苦日子,更加确切的说,不想让老婆孩子跟着自己过这种苦日子。
虽然如今社会大环境如此,但他到底重活一世,并且前世还是个大老板,见多识广,在这个时代照样有太多可以操作的地方。
如今这个时间点,国内正处于改革开放初期,市场一片空白,有太多需要的东西,可以说,你只要能生产出来产品,根本不愁卖不出去。
也是介于这个原因,有太多海外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中国转移,因而带动了乡镇企业崛起。比如经常听到的塑料大王、玩具大王,纺织大王等等,就是这个时代的产物。
有经济学家曾分析过,乡镇企业快速崛起的根本原因就是这个时期刚好赶上了第三轮国际产业转移,亚洲四小龙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向劳动力价格更便宜的中国大陆和东南亚地区转移,乡镇企业靠着这些外贸订单大发横财,这些八十年代搞乡镇企业的人成为了改革开放之后的中国的第一代企业家。
不过,搞代工,搞实业生产,这些都是需要资本的。
就徐根生现在这情况,哪来的资本?
哪怕这个时代好贷款,但你什么都没有,银行照样不贷给你!
所以,第一桶金的积攒就格外重要了。
徐根生一边用铁锹掘着地,一边思考可以操作的地方。
良久,脑海中突然灵光一闪,想起了前世第二任老婆煮粥时经常放的一种中草药——铁皮石斛。
而这铁皮石斛正是雁荡山地区的特产。
铁皮石斛具有补五脏虚劳赢瘦,强阴益精,久服,厚肠胃,补内绝不足,平胃气…补肾益力,壮筋骨,暖水脏等功效;此外,铁皮石斛还有增强免疫、抗疲劳、抗氧化、促消化、促进唾液分泌、降血糖、降血压、抗肝损伤、抗肿瘤等方面的药理作用。
徐根生前世,在90年代末至21世纪初,铁皮石斛曾被商家曾大力炒作过,称之为“仙草之王”,因其稀缺性和药用价值被大肆炒作,再加上采摘困难,价格一路飙升,最高时期,一斤野生铁皮石斛的价格甚至超过了同等级别的人参,达到几万元甚至几十万元。
虽然这个时代没有炒作,但因其药用价值,价格也不低,在八十年代初中期,价格一直很稳定,五十块左右一斤,比冬虫夏草的价格都要高。
偏偏山里消息闭塞,人们根本不知道‘铁皮石斛’是什么,只知其俗名——黑节草,因此少有人采摘。
而这铁皮石斛的采摘期是每年的十一月份至三月份。
“等种完小麦,刚好能赶上铁皮石斛的采摘期,如果足够顺利的话,我这第一桶金就积攒出来了。”
徐根生美美的想到。
因为生活有了期待,连干活的力气都大了几分。
结果等中午回家的时候,脸一下子就沉了下来。
却见院子里来了几个村民,或坐或蹲在墙根底下,有的在聊天,有的则在抽水烟。
看到徐根生进门,几个人立马停止了聊天,几乎同时站起身来,笑嘻嘻道:“根生干活回来了啊,哥几个等你很久了。”
徐根生不给他们好脸色,“你们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