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27章 调整发展方向,开发九龙仓 (1/2)

郑宗耀对于外公的话有另一重理解,

那就是捆绑。

在后世,大公司都是把自己和市民生活捆绑在一起,才能长成苍天大树。

如果他先发展的是电视台或者影视业,

大东也不可能就这么垮掉,港府绝对会出面。

正因为宗耀通讯的出现,让港府看到了替代大东的可能性,就默许了他把大东吞并。

从外公口中得知开会的具体内涵,郑宗耀心中就有底了。

会哭的孩子惹娘疼。

开会的时候就哭穷呗。

这时,苏塰文拿着文件进来了。

“这是我在内陆收集到的情报,高层已经达成了一致,决定改革开放。”

“而且决定先在几个城市试点。”

言毕,包钰纲和苏塰文都看向了郑宗耀。

不但预言了改革开放,就连试点城市都被他圈出来了。

“我觉得,不会这么快。”郑宗耀回忆了一下,前期的开放速度很慢,毕竟大家都没经验,

内陆更多的是在落实田产承包到户,

关于贸易方面还得往后稍稍。

这也是郑宗耀先在香江布局宗耀通讯的原因。

此时的内陆通讯还很落后,

主要依靠信件,

加急的时候才会使用电报。

至于电话,只有城里的邮电部门才有,而且还不面向社会民用。

宗耀通讯有了在香江的经验,就能迅速在内陆推广。

“现在正是做准备的时候。”包钰纲在外孙说出改革开放那句话后,就在心中盘算了。“我已经把公司的小船全都调回了霓虹的船厂进行改装。”

“把它们改成内陆航运。”

由于香江没有大型造船厂,所以航球航运的船只大多在霓虹国维修,

因此,包钰纲的三女儿也嫁在了霓虹国。

“外公,我决定开发九龙仓。”深思过后,郑宗耀做出决定。

虽说葵涌码头抢走不少航运,但九龙仓早就从航运仓库,变成了购物中心。

郑宗耀说的开发,是指九龙仓周边的地块。

“准备用来做什么?”包钰纲问道。

“游玩购物、批发、电子数码港。”郑宗耀答道。

包钰纲疑惑地看向外孙。

游玩购物、批发,他能理解,但这个电子数码港是什么?

郑宗耀解释道:“以后是网络、电子半导体的时代,通讯也高速发展。我准备建立一个数码港,成为全香江的数码中心。”

在后世,李黄瓜借助这个项目赚疯了。

知道港府想搞数码业,李黄瓜就弄了这个项目,

表面上是打造香江最大的数码中心,实际上是做房地产项目。

导致后世香江在互联网科技彻底失去竞争地位。

但郑宗耀不一样,他要提前布局,有香江数码港在,就没米国硅谷什么事了。

他深知虹吸效应,一旦某个行业做到了一定规模,资源就会自动向他靠拢。

最主要的就是人才流动!

他要让世界知道:想要在IT行业有所作为,就来香江数码港!

包钰纲摇头道:“外公老了,跟不上时代了,只能做做老本行。就连上了岸,也只会想到收租。”

回顾自己一生,他所做的事全是收租:海上运输,就是把船租给客户;当银行董事,也是吃利息;买下九龙仓,也是收商户的租金。

“我会在董事会上支持你的决定。”包钰纲持有九龙仓25%的股份,他的投票对外孙是很有力的支持。

第二天,郑宗耀召开了九龙仓的董事会。

他提出了开发周边地块的议题,并把发展规划给各董事讲解。

虽然遇到了阻力,但在外公的支持下,董事们勉强同意了郑宗耀的方案。

只有统一了内部声音,才好跟港府提条件。

开发九龙仓,任务艰巨,

面临着规划、拆迁、融资等多方面困难,每一道都是坎。

首先要说服港府同意开发计划,争取政策支持。

然后就是拆迁赔偿,目前的九龙仓附近,很多人都是以前码头工人的后代,

机械替代了人工,再加上年轻人不那么爱吃苦,这些人大多加入了嘿社会,

只要听到开发,拆迁起来难度直线上升;

融资方面也有很大的缺口,毕竟郑宗耀要建设的项目,不是纯粹的住宅能把资金滚动起来,而是长期规划,一旦资金链断裂,项目就要烂尾。

最关键的一点是,股东对数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换源阅读
X
  • 第27章 调整发展方向,开发九龙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