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BBQ、龙井然的月票)
发展军工最快的是收购米国的公司。
但现在都集中在那几大家族手里,人家不可能出售股份。
建厂生产肯定来不及,
但是买下一家药厂,做做后勤还是来得及。
郑宗耀回到香江,买下一座药厂。
全力生产无菌绷带,止血药、止疼药。
“老板,这些东西寻常用的很少,难道又要发生战争了吗?”药厂经理一看清单就知道这个量是对标战争去的。
老板引进了好几条生产线。
比如止血药的生产,一天产的足够香江半年销售。
“未雨绸缪嘛。”
郑宗耀笑道。
这个年代,在战场上受了伤,包扎伤口的布条都是重复使用,往往只是用开水煮一遍。
很容易引发感染。不少人在战场上没死,被救下来,最后死于伤口感染。
“明天还有两条生产线进来。一条青霉素、一条青蒿素。”
这两种才是内陆急缺的。
郑宗耀记得,在历史上是港商霍应东走私了一些青霉素去内陆,然而价格高昂,量也不多,只能供给前线战斗人员。
青蒿素更是后世才研发出来,治疗疟疾拉肚子,在越战时,大量丛林作战、蚊虫叮咬,米国都在疟疾上吃了亏。
目前的主流药物是金鸡纳碱,也就是奎宁,但是效果并不太好,往往需要的计量很大,副作用也很高。
直到2015年,国内院士提取出青蒿素,才取代了奎宁治疗疟疾。
又过了一周,时间来到了2月10号。
郑乙那边传来好消息,一切准备就绪,就等他确定办厂地点,就能动工。
郑宗耀使用移形换位,来到内陆。
第二天从招待所出来,去到招商部,被热烈的场面差点掀翻。
两列小学生拿着鲜花夹道欢迎,后边是一众领导,远处是一团团村民挤在一起。
仿佛在迎接财神爷!
在他们眼中,郑宗耀就是财神爷啊!
因为他开出了300块每月的工资。
内陆教师的工资才70多块。
听到消息,周围镇里的人全赶来了。
陈勇民把郑宗耀迎进会议室。
今天的主要目的就是确定选址和投资规模。
“新年新气象,我们站在改革的最前沿,也换了一个新名字,已经呈报上去等审批了。”陈勇民指着横幅:
保安县(拟深川市)招商引资大会。
“这是我们的张书记,从省计划委派下来驻点的。”
“这是省监狱,分管生产的刘典狱长。”
“……”
陈勇民一一给他介绍。
互相握手后,步入正题。
“你助理提交的方案,我们认真研讨了,现在向你再确认一遍,真的需要100公顷土地吗?”
100公顷就是1500亩,相当于1平方公里的面积。
这得塞进去多少厂房啊!
“你们不要担心,这是个长期计划,100公顷可能还不够,希望你们还能预留一部分作为将来开发,到时候再谈。”
郑宗耀把方案又说了一遍,
这次加入了机械加工厂、模椇厂、药厂等。
“这是我们的规划图,上边有三个点符合,可以优先让你挑一处。”
郑宗耀接过地图一看,
三个点分别位于深川市北面、南面、和东面。
“我要这一处!”郑宗耀想都没想,就把北面的华强北圈了下来。
接着是省监狱的刘典狱长,他显得有点不好意思,“我们有一个请求。”刘典狱长眼神略带期盼,显然不是谈判该有的状态,一定是有事求他。
“请说。”郑宗耀微笑鼓励,求我,意味着可以利益交换。
“你们缝纫机厂出产的缝纫机可以平价卖给内陆吗?”刘典狱长问道。
郑宗耀考虑几秒,当场答应:“当然可以。”
同样的缝纫机,在香江能卖更多钱,毕竟人家收入高,
卖给内陆,利润就低很多。
“我是说用RMB交易。”刘典狱长补充道。
这时,陈勇民也来劝说:“你可以拿RMB结算员工工资嘛。”
郑宗耀此时才记起,目前国内的外汇储备还不到一亿美元!
米国也在1979年1月1号才与内陆建立正常邦交,
还不到45天!
站在内陆的角度考虑:宗耀集团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