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台中央,高悬的一排聚光灯交错变幻,五颜六色地投射在绚烂的幕布上。
场内的观众区,同样笼罩在一股盛大的灯海里。
虽是席无虚位,却只有一片纤细的身影,不见任何男人的踪迹。
这是一场别开生面的颁奖典礼.
或者说,这是一个只属于“女人”的夜晚。
一位身着银白色长裙的女主持人正站在舞台中央,她容貌精致、妆容淡雅,面带自信又似乎带着些许隐隐的傲气。
女主持人扫视全场,举起话筒,眼底闪着难以捉摸的情绪:
“欢迎各位来到第十三届‘巾帼力量’特别颁奖典礼。今天,我们将为所有致力于反抗男人压迫、敢于将女性崛起精神融入作品的优秀女性工作者颁奖!”
霎时间,场下掌声如雷.
看似礼貌却又带着一股令人难以忽视的敌意。
整个大厅回荡着凌厉的欢呼声,似乎在提醒所有人——这里没有男人的立足之地。
所有坐在那些白色丝绒座椅上的女演员、女导演、女编剧、女摄影师,或微笑,或挑眉,或故作文艺般半闭着眼.
好像这场盛会天经地义地只属于她们。
舞台上,一行又一行醒目的背景文字在LED大屏幕上缓缓滑过,皆是“女性崛起”“反抗男权”“打破重重桎梏”之类的宣言。
观众席里人声高涨,无一例外地散发着一股“女权至上”的气势。
但奇怪的是,尽管她们口口声声宣传“弱者崛起”,将女性自我定位成“被压迫者”,却没有多少真正的反思或理性.
一切都像是披着正义外衣的偏激情绪。
只要稍加留意,就能发现她们的发言或作品时常带着对男性群体的刻意贬低,那股子“男人都是垃圾”“天生劣质”的味道,尽管在这种正式场合中说得不算直白,但却根深蒂固地透出到每一句话里。
女主持人高高举起手,示意全场安静,并开始朗读今天的颁奖名单:
“接下来,我们将颁发‘最具女性觉醒贡献奖’,本奖项旨在鼓励那些以艺术之名大声疾呼女性反抗的杰出代表。获奖作品《摆脱枷锁》,作者……王菲菲导演,请上台领奖!”
话音刚落,台下欢呼声如潮水般汹涌而来,接着出现的便是女导演王菲菲轻盈的身影。
她留着一头狂野的卷发,穿着一身黑色紧身长裙,配合过分夸张的首饰,看起来格外抢眼。
王菲菲走上舞台,在闪光灯和掌声中带着些许霸道的笑容,把麦克风握在手里,稳稳地把控整场气氛:
“谢谢组委会,谢谢我们的女性同胞。我要说的是,我们不再需要男人的认可,他们只会让我们受苦。我希望更多女性站起来,找回真正的自己,斩断所有来自男性世界的束缚!”
台下,又是一阵激动的掌声和叫好。
台下前排坐着一些资历更深的女演员或节目制作人,虽没上台,但同样激动满面。
这就是一次女性联合起来宣誓力量的现场大会。
整个现场就像一个充满暗潮涌动的女权集会,随时散发着对男性不加掩饰的敌意。
而随着颁奖典礼继续,一幕幕类似的场景不断重复。
无论是最佳编剧奖、最佳表演奖、最佳摄影奖,亦或是最具人气奖、最具话题度奖,几乎统统颁给了这群歌颂女性独立、贬损男性价值的作品或个人。
颁奖词更是花样百出,但离不开“反抗”“对立”和“从男人手里夺回权力”这样极端的措辞。
一位获奖者激动地在发言时大喊:
“我们终于不用在那个所谓男导演掌管的剧组里看脸色了!我们女人有自己的话语权,我们不需要任何男性帮助!”
这话引起全场激动不已的呼应。
有人还在台上朗读了一段骂男演员如何冷血无能的文章,把男人说得毫无是处。
只可惜,现场根本没有一个男人来听她们的控诉,一切变成了自说自话的狂欢。
随着一个又一个奖项的颁发,场内情绪愈发高涨。
“女性至上”的气息几乎弥漫到每一个角落。
大部分人看上去都沉浸在那股“我们永远正确,男人永远该死”的氛围里。
有些言语虽然借口是“女性弱势,我们需要更多保护和扶持”。
可言下之意往往是想将男人打入万劫不复的深渊。
台上的女主持人一脸享受地左右张望,似乎极为满意今晚的氛围。
她提高音量喊道:
“让我们把掌声送给所有获奖者!你们用作品告诉了所有人,只有女性支撑起的世界才是真正光明、公正和值得尊敬的!男人?不过是历史的残渣,我们要把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