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二章 朝堂险象风云变,红颜倾慕意阑珊 (1/3)

金銮殿上,气氛沉凝得仿若能攥出水来。萧霆阔步迈入,身姿卓然,每一步都踏出沉稳节奏,周身散发的凛凛英气,刹那间涤荡整个大殿。殿内,袅袅檀香味肆意弥漫,却怎么也遮不住那剑拔弩张的肃杀气息。

两侧朝臣,皆敛声屏气,神色各异。有的双眉紧锁,神色惶然,双手不自觉地攥紧朝服;有的眼中闪烁着期许之光,盼着局势能峰回路转;还有的嘴角挂着一抹幸灾乐祸的弧度,等着看萧霆如何应对这场危机。萧霆目光如隼,只一扫,便将这一切洞悉于心。

王丞相立于龙椅下方,佯装镇定,神色泰然,嘴角却隐着一抹难以察觉的阴鸷笑意,仿佛胜券已然在握。其余官员大多垂首低眉,不敢与萧霆对视,似是畏惧他身上那股与生俱来的强大气场。

“臣,萧霆,叩见皇上。”萧霆声音沉厚有力,仿若洪钟鸣响,在空旷的大殿中久久回荡。

“摄政王来得正好。”王丞相往前迈出一步,语气阴阳怪气,拿捏得极为刻意,“诸位大臣可都恭候您多时了。”

萧霆闻言,唇边勾起一抹冷笑,反问道:“王丞相,你如此急切,莫不是有什么十万火急之事,要向皇上禀明?”

“哼,摄政王少在这儿揣着明白装糊涂。”王丞相脸色一沉,瞬间变得阴沉如墨,“你勾结乱党,意图谋逆,如今证据确凿,还不速速认罪伏法!”

“证据确凿?”萧霆挑了挑眉,眸中闪过一丝锐利的不屑,“本王倒是想见识见识,王丞相所谓的铁证究竟是何物?”

王丞相又是一声冷笑,从袖中掏出一叠文书,清了清嗓子,高声念道:“摄政王私下招兵买马,囤积粮草,意图……”

“停!”萧霆厉声打断,声若雷霆,“王丞相,你所说种种,可有实打实的人证物证?仅凭你这空口白话,就妄图污蔑本王,是不是太过儿戏?”

王丞相被萧霆这强大气势震慑住,微微一怔,但老谋深算的他很快镇定下来,强自狡辩:“摄政王,人证物证俱在,铁证如山,由不得你抵赖!”

萧霆目光如利刃般扫过众人,语气冰冷刺骨:“谁是人证?又何为物证?本王倒要看看,王丞相究竟如何颠倒黑白、混淆是非!”

顷刻间,朝堂之上展开一场激烈的唇枪舌剑。萧霆凭借前世记忆,思维缜密,逻辑严谨,将王丞相的指控逐一有力驳回。他言辞犀利,句句如淬毒利刃,精准刺向王丞相要害。

大臣们原本立场摇摆不定,此刻见萧霆这般自信从容,应对自如,心中的天平悄然倾斜。王丞相额头上渗出细密汗珠,他万万没想到萧霆如此棘手难缠。本以为靠精心编造的谎言,便能将萧霆置于死地,却没料到萧霆三两言语,便将他的攻势化解于无形。

萧霆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抹自信的笑容。这笑容,在众人眼中,仿若破晓的曙光,夺目且充满力量。

李尚书瞧着萧霆,眼神闪烁不定,内心纠结万分,暗自思忖:“难道……我站错队了?”此刻,他内心犹如被架在熊熊烈火上炙烤,备受煎熬。偷偷瞥了一眼萧霆,见他依旧气定神闲,一副胸有成竹的模样;再看向王丞相,只见那张老脸阴沉得能滴出水来,眼神如锋利刀子般射向自己,似在警告:“你敢反水试试?”

李尚书不禁打了个寒颤,额头上冷汗直冒,后背的官服早已被汗水湿透大片。他感觉自己就像被夹在巨石间的蝼蚁,两边都难以招架,这气氛比他家后院母老虎发飙还让他胆战心惊。

赵御史,这位在朝堂上出了名的“杠精”,瞅准这个时机,自然不会轻易放过。他站出列,双手作揖,看似恭敬,可语气却犀利如刀:“摄政王殿下,您巧舌如簧,着实令人佩服。但口说无凭,还请殿下明示,您重掌朝政,究竟有何图谋?莫非真如丞相大人所言……”他故意停顿,卖了个关子,目光紧紧盯着萧霆,一字一顿道,“别有用心?”

这一下,朝堂上的气氛瞬间被推向高潮。满朝文武皆大气不敢出,生怕错过这场激烈交锋的任何一个细节。

萧霆却丝毫不见慌乱,深吸一口气,眼神坚定如磐:“赵大人,本王所作所为,天地可鉴!我萧家世代忠良,却惨遭奸人陷害,满门忠烈含冤而死!本王今日所为,只为两件事:其一,洗刷家族冤屈,还先祖一个清白;其二,稳定朝纲,守护我大好河山,不让宵小之辈肆意荼毒!”他稍稍停顿,语气中带着悲愤,却又掷地有声,“若有半句虚言,天打雷劈!”

这番话慷慨激昂,仿若战鼓擂响,连殿外侍卫都忍不住偷偷竖起大拇指。赵御史闻言也是一愣,他紧盯着萧霆,试图从他表情中找出一丝破绽。然而,萧霆眼神清澈坚定,毫无闪躲之意。赵御史微微点头,可眉头依旧紧锁,显然心中仍存疑虑。

一时间,整个金銮殿鸦雀无声,静谧到仿佛一根针掉落的声音都能清晰听见。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赵御史身上,等待着他的最终表态。气氛凝重得让人窒息,仿若一根紧绷到极致的弦,随时可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换源阅读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