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8章:导师认可,踏上科研新征程 (1/2)

怀揣着对未来如诗如画般的无限憧憬,仿若一位意气风发的出征战士,林逸脚步轻快却又略带紧张地踏入了青北大学的校园。

那古色古香与现代科技感完美融合的校门,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似在张开怀抱欢迎这位新生。

校园里,绿树成荫,莘莘学子们穿梭其间,或热烈讨论学术问题,或结伴走向图书馆,浓厚的学术氛围扑面而来,

林逸心中满是期待,可同时,一丝不安也悄然在心底滋生。毕竟,这里汇聚了全国各地的精英,高手如云,未来的挑战不言而喻。

开学的第一天,阳光透过斑驳的树叶,洒下一地细碎的光影。林逸早早地来到学院,怀揣着激动与忐忑等待着分配导师的结果。

当得知自己被分配到一位以严谨著称、在学术界声名赫赫的知名教授的实验室时,他的心情既兴奋又有些许压力。

这位教授在业内可是出了名的对学生选拔极为严格,能进入他的实验室,无疑是对自身实力的一种认可,但同时也意味着未来的日子里,必须付出加倍的努力,才能跟得上节奏。

在实验室的第一次见面会上,气氛略显凝重。实验室里摆放着各类先进的科研设备,它们在灯下闪烁着冰冷的金属光泽,仿佛在无声地诉说着这里曾经诞生过的无数科研成果。

教授迈着沉稳的步伐走进来,他目光如炬,眼神中透露出对学术的执着与严苛。简短的开场白后,便直接切入主题,要求每位新生展示自己的科研想法,话语间没有丝毫拖泥带水。

同学们面面相觑,一时有些紧张得不知所措。林逸深吸一口气,努力平复着内心的紧张。他微微抬起头,眼神中透露出一丝坚定,开始阐述自己的见解。

得益于系统中丰富而前沿的知识储备,他提出了一个关于人工智能在医疗领域极具创新性的应用设想——

利用深度学习算法,对海量的医疗影像数据进行快速精准分析,不仅能够提前检测出潜在的疾病风险,还能为医生提供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建议,大大提高医疗诊断的效率和准确性。

随着林逸的讲述,原本安静的会议室里,同学们的目光纷纷聚焦在他身上,有的带着惊讶,有的满是好奇。

旁边一位同学忍不住小声嘀咕:“这想法太新颖了,他是怎么想到的?”

另一位同学也轻声附和:“是啊,感觉一下子拓宽了咱们的思路,不简单。”

教授原本严肃的脸上,在听到关键之处时,眼中也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惊喜。林逸讲完后,会议室里短暂地陷入了片刻的寂静,

随后,教授微微点头,声音低沉却又充满力量地当场宣布:“林逸同学,你的想法很有前瞻性,从现在起,你正式加入我的科研项目。”

林逸心头一喜,忙起身微微鞠躬:“谢谢教授,我一定努力!”

教授微微抬手示意他下,接着说道:“不过,科研之路可不好走,要做好吃苦的准备。”

林逸眼神坚定,大声回应:“我不怕吃苦,教授,我会全力以赴!”

这一刻,林逸只觉心头一块大石头落了地,取而代之的是难以抑制的激动与兴奋。从这一刻起,他正式踏上了梦寐以求的科研新征程。

然而,科研之路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就在林逸全身心投入项目不久,他们便遭遇了一个巨大的难题。

在尝试将算法与实际医疗数据对接时,数据出现了严重的兼容性问题,无论怎么调试,系统总是频繁报错,实验进度一度陷入僵局。

团队成员们一个个愁眉苦脸,压力如山般沉重。

团队里性子较急的小李忍不住抱怨起来:“这可怎么办啊?咱们都卡在这里好几天了,再这样下去,项目进度得严重滞后。”

旁边的小王也唉声叹气:“是啊,我都检查好多遍了,就是找不出问题所在,难道咱们的方向错了?”

林逸看着垂头丧气的大家,心里很不是滋味,他站起身来,目光坚定地说:“大家先别灰心,咱们再一起捋一捋,我觉得肯定能找到解决办法。我决定利用系统的深度分析功能,日夜钻研,一定得把这个难关攻克了。”

连续几天几夜,林逸几乎没合过眼,眼睛布满血丝,一遍又一遍地排查问题根源。终于,在一个凌晨,当窗外的天空微微泛白,他发现了问题的关键所在——

原来是数据格式在转换过程中出现了细微的偏差,导致整个对接流程出错。

林逸兴奋地从座位上跳起来,迅速召集团队成员,激动地分享他的发现:“伙伴们,我找到问题了!是数据格式转换时的偏差,咱们调整一下这里,实验应该就能继续推进了。”

团队成员们原本疲惫的脸上瞬间焕发出希望的光彩,大家齐心协力,按照林逸的方案进行调整。奇迹发生了,系统顺利运行,数据开始流畅对接,实验成功突破了瓶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换源阅读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