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林逸凭借那惊艳全场的创新解题法于全国大学生物理竞赛中摘得桂冠,声名如日中天之际,命运却陡然跟他开了一个残酷的玩笑。
就如同平静的湖面被一颗巨石砸中,激起千层浪,一位在学术界颇具威望、资历深厚,被众人视作学术泰斗的老教授,竟在一场备受瞩目的公开学术交流会上,毫不留情地抛出了一枚重磅质疑炸弹。
这位老教授迈着沉稳却略显沉重的步伐走上讲台,他身着一袭深色的老式西装,头发斑白却梳理得一丝不苟,
金丝边眼镜后的双眼透着冷峻与威严。他清了清嗓子,声音低沉而有力,仿若洪钟般向众人宣告:“近期在物理竞赛中大放异彩的林逸同学,其解题思路,与我多年前埋首于实验室、耗费无数心血钻研出的成果有着惊人的高度相似之处。我不得不严肃地质疑,他存在抄袭行为。”
此言一出,全场顿时一片哗然,原本热烈交流、思维碰撞火花四溅的氛围瞬间降至冰点,好似被一股严寒的冷空气速冻。
所有人的目光都齐刷刷地投向了林逸,那目光里,惊愕与疑惑交织,还有些许探究与不信任,如同聚光灯般将林逸死死地钉在原地。
消息仿若长了翅膀的疾风,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传遍了校园的每一个角落。一时间,林逸辛苦积攒起来的声誉如同摇摇欲坠的危楼,面临着灭顶之灾般的巨大危机。
曾经那些对他满怀钦佩、笑脸相迎,甚至追在他身后请教问题的同学们,此刻态度急转直下。走在校园小道上,林逸时常能感觉背后凉飕飕的,好似有无数双眼睛在暗处盯着他,指指点点的声音不绝于耳。
“没想到林逸是这样的人,靠抄袭得奖,太让人失望了。”
“他之前的那些风光,该不会都是假的吧,这竞赛成绩还能作数吗?”
诸如此类的流言蜚语如同冰冷的箭雨,一支支直直地射向林逸,让他避无可避。他只觉胸口仿若被一块巨石重重压住,呼吸都变得困难起来,心情瞬间跌入了黑暗无光的谷底,前所未有的压力排山倒海般向他袭来。
每一次迈出脚步,都似有千斤重,仿佛整个世界都对他充满了恶意,脚下的的路也变得崎岖难行。
然而,林逸骨子里那股不服输、坚毅如钢的劲儿在这至暗时刻被彻底激发了出来。他紧咬下唇,嘴唇都被咬出了一道浅浅的血痕,目光中闪过一丝决绝:绝不向这莫须有的污蔑低头!
他迅速转身回到实验室,“砰”地一声关上门,将外界的喧嚣与纷扰统统隔绝在外。
此刻,陪伴他的唯有那一直默默助力他成长的系统。林逸深吸一口气,凭借着对系统的熟悉与信任,争分夺秒地在知识的海洋里搜寻,犹如一位在暴风雨中抢修船只的水手,
在浩如烟海的资料中与时间赛跑,迅速整理出一份详尽到每一个细节的证明材料。这份材料,不仅涵盖了他解题思路从萌芽到成熟的完整推导过程,
还用鲜明的标注与阐述,将其中的创新闪光点一一呈现,如同在黑暗中点亮了一盏盏明灯。
数日后,一场专为平息这场学术风波而召开的公开学术研讨会隆重举行。会场内座无虚席,来自各方的学者、师生们怀揣着各异的心思齐聚一堂,有抱着看好戏心态的,有真心想探寻真相的,
还有为林逸捏一把汗的,目光都聚焦在那个即将走上台的,即将走上台的林逸身上。
他步伐沉稳,每一步都像是踏在坚实的基石上,眼神坚定,仿若燃烧着两簇不屈的火焰,一步步走上讲台,手中紧握着那份承载着他希望与真相的证明材料。
林逸先是向台下深深鞠了一躬,随后直起身,目光扫视全场,不卑不亢地开口:“尊敬的各位师长、同学们,今日我站在此处,只为澄清一个事实。”
紧接着,他将证明材料一页页展示在投影仪上,手中的指示棒随着讲解精准地移动,声音沉稳而有力,详细阐述着自己的研究过程。
从最初接触物理难题时的困惑与挣扎,面对那如乱麻般的题目线索,大脑高速运转却毫无头绪;
到灵感闪现的关键时刻,仿若一道闪电划过漆黑的夜空,瞬间照亮了前行的路;
再到运用系统知识深入探索、反复推导的日日夜夜,废寝忘食,草稿纸堆满了一桌又一桌。每一个细节都毫无保留地呈现在众人面前。
就在林逸讲解的过程中,台下一位年轻学者忍不住举手提问,他微微前倾身子,脸上带着一丝质疑:“林逸同学,你说这是你的独立研究,可为何与那位老教授的成果有相似之处?这未免太巧合了吧。”
林逸微微皱眉,眼神却依旧坚定,他不卑不亢地回答:“这位老师,表面的相似不代表本质相同。
您看这里,我在推导过程中运用的数学模型,虽然和教授之前涉及的领域有交集,但我的切入点和后续的深化方向,完全是基于当下最新的科研动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