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体成员没日没夜的奋战下,项目仿佛在黑暗中寻得了一丝曙光,逐渐有了转机。采购部门的同事们如同不知疲倦的行者,四处奔波于各个城市、各个芯片厂商之间。历经无数次的碰壁、沟通与协商,终于找到了一家新兴的芯片供应商。这家供应商虽在行业内名气尚小,但胜在产品潜力巨大、技术参数契合需求。起初,双方在供货流程、质量把控细节等方面磨合费了些周折,时有沟通不畅、标准不一的小摩擦出现。
采购小张皱着眉头诉苦道:“林总,这新供应商虽然有货,可他们的供货流程太繁琐了,每次下单都要填一堆表格,还得反复核对,一不小心就出错,这太耽误时间啦。”
林逸沉稳地回应:“小张,我理解你的难处,你跟他们再好好沟通沟通,看看能不能简化流程,实在不行,咱们安排专人对接,先把眼下的难关渡过去。”
好在彼此都怀揣着合作的诚意,通过一次次坦诚的交流,不断调整优化,总算解决了芯片短缺的燃眉之急,让产品的运算核心得以稳定,为后续研发工作筑牢了根基。
技术团队这边,与高校专家紧密携手,开启了一场艰难的技术攻坚之旅。通过多轮远程研讨,屏幕两端的智慧碰撞出耀眼的火花;现场调试时,专家们凭借深厚的学术造诣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与技术人员一同深入代码的“丛林”,逐行排查问题。终于,成功找出了系统兼容性的症结所在——原来是加密模块与智能管控部分在数据交互时的频率匹配以及权限分配出现了紊乱。找到了“病因”,接下来便是“对症下药”。他们重新编写部分关键代码,优化了加密模块与智能管控的交互逻辑,调整数据传输的优先级,重新规划权限认证体系。经过反复严苛的测试,系统死机、报错的问题大幅减少,基本达到了军方稳定运行的初步标准,为产品的进阶之路扫平了一大障碍。
市场团队同样不负所望,他们深知军方对便携性的高要求背后,蕴含着实战中的战略考量。于是,市场人员深入军方基层部队,与一线战士交流,了解他们在实际作战、行军、部署过程中对装备携带便利性的切身体会;同时,与军方的技术专家研讨,从专业角度剖析如何在实际功能不打折的前提下实现轻量化、小型化设计。经过多番努力,重新设计的产品在保证功能不打折的前提下,体积缩小了三分之一,重量减轻了近一半,外观更加符合军工装备的硬朗风格,线条简洁流畅又不失力量感,得到了军方的初步认可,为产品迈向最终成功添上了有力的砝码。
然而,林逸并没有满足于此。他站在行业的前沿,目光如炬,深知在军工科技领域,犹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一次偶然的机会,他有幸参加了一场汇聚全球智慧的国际前沿科技研讨会。会上,来自世界各地顶尖科研团队关于无人作战系统的最新研究成果展示,让他深受启发,那些前沿理念、创新技术仿佛为他打开了一扇通往全新军工世界的大门。
回到公司后,林逸难掩内心的兴奋,迫不及待地对团队成员说:“伙伴们,我有一个新的设想,这或许将颠覆我们现有的产品格局,开启全新的篇章。我们要在现有的基础上,融入无人作战技术,打造一款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智能军工产品。想象一下,未来的战场上,我们的产品不仅能保障后方的智能运维,还能冲在前线,凭借无人作战的优势克敌制胜,那将为军队战斗力带来质的飞跃!”
团队成员们听闻,脸上瞬间闪过兴奋的光芒,可随即又被一丝忐忑所掩盖。小王皱着眉头,担忧地说:“林逸,这可是个超高难度的挑战啊!无人作战涉及到复杂的人工智能算法,需要让机器像人一样精准判断战场形势、自主决策;精准的传感控制更是关键,要确保无人机、无人战车能实时感知周边环境,迅速做出反应;还有超远距离通信,这关乎作战指令的及时下达与战场信息的实时回传,任何一环出问题都可能导致全盘皆输。我们目前的技术储备够吗?这仿佛是一座难以逾越的大山横在我们面前。”
林逸目光坚定,如同夜空中最亮的星,他扫视众人,语气铿锵有力:“有困难不怕,正因为难,才更有价值。我们一路走来,哪一次不是在挑战极限中突破自我?我们可以一边继续优化现有产品,确保交付进度不受影响,一边抽调骨干力量成立无人作战专项研发小组,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破,逐步攻克难题。我相信,只要我们齐心协力,没有什么是做不到的。就像当初我们攻克芯片危机、解决系统兼容性问题一样,这次也定能成功!”
这时,研发部的小李提出:“林总,抽调骨干去新小组,会不会影响现有产品的优化进度啊?两边都重要,人手调配不好,怕得不偿失。”
林逸略作思考后回答:“小李,你的顾虑有道理。咱们这样,先对现有人员的技能和专长做个全面评估,挑选那些在智能管控和算法方面基础扎实,又有创新能力的同事进新小组。同时,给留下的同事合理分配任务,制定详细的进度计划,定期检查,确保两边都不耽误。”
说干就干,专项研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