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十三章 业力 (1/2)

西来寺于修行者佛性与资质的考量把控,堪称严苛至极。

盖因佛门修行,佛性为基,资质为辅,二者相辅相成,不可或缺。

若修行者资质根骨超凡入圣,然其佛性匮乏,西来寺通常不会将其正式纳入门墙,只因西来寺在这方面吃过大亏。

多数情形下,仅会使其成为俗家弟子,留待机缘成熟,再行点化。

此绝非对修行者的轻慢与鄙夷,实则是对佛法的无上尊崇、对武学的敬畏有加。

旨在确保每一位踏上修行之途的行者,皆能遵循正法,稳步前行,不致迷失方向,误入歧途,深陷那无明的黑暗深渊。

由此观之,这部《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于丁胖子而言,实乃天授机缘,其裨益不可估量。

他方才获授《易经洗髓经》这等佛门炼体的无上宝功,又修行《金刚不坏涅槃大法》佛门正宗功法。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中所蕴含的功德之力与般若智慧,不仅能够助力丁胖子在武学的广袤天地中纵横驰骋,更能在其修行的漫漫长路上,令其始终保持灵台清明,佛心坚定,不为外界的诸般诱惑所动摇。

当丁胖子提取《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后,无数晦涩难懂的经文与法咒,在他的脑海中徐徐凝聚成型。这些经文与法咒,蕴藏着无尽的奥秘,深邃幽远,令人难以捉摸,心生敬畏。

若仅从经文的表面加以揣摩,丁胖子定会觉得高深莫测,犹如雾里看花,水中捞月,难以触及其中的真谛。

幸而,凭借系统的玄妙助力,无数法咒的含义逐一清晰呈现,仿若层层迷雾被清风徐徐吹散,显露出其中蕴含的大千妙义。

不知历经了多少个刹那,那时间仿若凝固,又仿若飞逝,丁胖子仿若穿越时空的行者,与古佛先贤促膝长谈,聆听他们的谆谆教诲,汲取他们的无上智慧。

再去聆听那讲经法会,原本由“悟智罗汉”所念诵的经文,此刻已不再晦涩难懂,仿若豁然开朗的天地,一片清明。

诸多经义仿若醍醐灌顶,令丁胖子瞬间融会贯通。

诚然,对于经文中某些地方的观念,丁胖子心中亦存些许异议。

然他深知,佛法博大精深,犹如那无边无际的沧海,浩瀚无垠,每个人对其的理解与感悟,皆如沧海中的一粟,各有不同。

这些异议,并非是对佛法的质疑与亵渎,而是他在修行过程中的深度思考与积极探索。

他坚信,随着修行的不断深入,这些疑问终将如迷雾般消散,得到圆满的解答。

次日清晨,讲经法会圆满落下帷幕之后,丁胖子便返回法堂。

他先是寻觅了法堂的一个静谧角落,四周弥漫着淡淡的书香与佛香,盘坐于蒲团之上,开始念诵《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他的声音低沉而庄重,每一个字皆仿若蕴含着无尽的力量,犹如古老的梵唱,在这静谧的空间中悠悠回荡。

刹那间,有微弱而神秘的佛光从他的周身缓缓浮现,那佛光柔和而温暖,似蕴含着无尽的慈悲与力量,像佛之庇佑,笼罩其身。

这佛光,并非是外在的耀眼光芒,而是他内心深处佛性的彰显,是他对佛法领悟的象征。

片刻之后,他感觉自己的身体内部,某种桎梏悄然融化。

紧接着,从眉心上方的紫府识海处,一丝丝黑气仿若鬼魅般缓缓飘散而出。

这就是所谓的“红尘业力”!

业力并非什么神秘莫测之物,也并非只有犯下杀孽才会积累业力。

人之身上,本就同时存在着功德之力与业力,二者犹如天平的两端,相互制衡,又相互影响,此消彼长。

所谓杀孽,从本质而言,可将其视为积累业力的一种途径。

除此之外,嗔怒、贪婪、愚痴等负面情绪和行为,也会如同滋养黑暗的养分,致使业力的滋生与增长。

法堂一楼书籍上记载,某些魔道门派,便以业力为修行根基,故而需以杀戮证道。

他们的行为,违背了天地间的正道法则,破坏了世间的和平与安宁,才引得正道门派群起而攻之。

甚至佛门之中,亦有传言称,为求突破自身瓶颈,去修炼一些需借助业力修炼的武学。

但这种武学,往往伴随着巨大的风险,因为业力难以掌控,极易侵蚀人的意识,使人陷入万劫不复之地。

不过丁胖子无需依靠业力修炼,至少目前无需如此。

在念诵《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的过程中,他凭借着经中的智慧和力量,引导着体内的业力逐渐转化为功德。

每一个字,每一句经文,都如同春风化雨,滋润着他的心田,化解着他的业障,让他的内心重归澄澈。

刹那间,他只觉身清体明,仿若脱胎换骨一般,焕然一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换源阅读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