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胖子若闻得此般言语,定然惊惶难抑,内心仿若被重锤敲击。
在他固有认知里,法堂之中执帚清扫者,唯他与圆觉罗汉二人。
彼时,圆觉闻悟真所言,面上未显丝毫惊惶之色,反倒眼眸之中,似有一泓幽泉泛起涟漪,满是缅怀追思之意。
只听他悠悠开口,声若梵音轻响:“你所提及者,莫非是了文师叔祖?然岁月悠悠,如今师叔祖是否尚在这婆娑世间,实乃未知之数。”
“太师叔祖,其佛法造诣登峰造极,已臻无上妙境,武功更是超凡入圣,早已超脱凡人境之桎梏,抵达超凡之境的彼岸。贫僧深信太师叔祖必定仍存于这世间,护持佛法,普度众生。”
悟真双手合十,言辞恳切,话语间似有佛力涌动。
太师叔祖!此称谓一出,仿若黄钟大吕,振聋发聩。
其辈分尊崇至极,恰似须弥山巅的皑皑白雪,令人心生敬畏,难以企及。
“福慧智子觉,了本圆可悟。周洪普广宗,道庆同玄祖。”此乃西来寺传承至今,数代僧众的辈分排序,宛如一条无形的脉络,串联起佛法的传承。
若“了”字辈高僧历经岁月洗礼,存活至今,依常理推算,少说也历经四五百载的春秋轮转。
然这方高武世界,犹如一片神秘莫测的瀚海,能存活至千八百岁之人,虽如凤毛麟角,极为罕见,却也并非绝无仅有。
更有甚者,突破虚空,证得无上佛果,超凡成圣的传说,在这世间口口相传,长生不灭。
在悟真心中,扫地僧了文,便如那高悬于天际的烈日,光芒万丈,正是这般超凡绝伦的人物。
“若此子当真佛意昭然若揭,菩提深植于心,宛如青莲生于淤泥而不染,能引得太师叔祖动了收徒的慈悲之心。那么,或许太师叔祖自有不可思议的妙法,可重塑此子的资质根骨。
毕竟,《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这部无上宝典,如今恐怕唯有太师叔祖深得其中三昧,洞悉其精髓要义。”
悟真侃侃而谈,每一个字都仿若蕴含着佛法的智慧。
圆觉罗汉听闻,目光缓缓转向悟真方丈,眼神之中似有万千思量,随后微微颔首,恰似佛前的拈花一笑,蕴含无尽深意。良久,一声幽幽长叹从他口中逸出,仿若穿越千年的时光:“可叹啊,老僧的寿元已然如风中残烛,即将燃尽。若能在这有限的余生之中,再次瞻仰师叔祖的尊容,聆听其教诲,那便足矣,此生亦无憾事。”
“阿弥陀佛,善哉善哉……”悟真低诵佛号,声音低沉而庄重。
此后,时光仿若无声的河流,静静流淌。
而这一切,丁胖子皆浑然不知,与外界的喧嚣隔绝。
自我执意向来坚定的丁胖子,毅然拒绝了进入讲经殿进修的机缘后,便彻底收敛了自身的锋芒。
每日于法堂之中,专心致志地清扫尘埃,仿若在清扫内心的杂念。
与此同时,他暗中借助灵息丹的神奇药力,小心翼翼地提炼灵息。
寒来暑往,岁月如梭。
丁胖子在这日复一日的修行中,大多时候孤身一人,形单影只。
日子平淡如水,虽略显枯燥乏味,却也无外界的纷扰烦忧,倒也落得内心的宁静祥和。
就这样,麦子熟了一次又一次,时光,如白驹过隙,转瞬即逝。
在这悠悠岁月里,丁胖子每日的生活轨迹,简单而纯粹,除了化缘,提炼灵息,便是沉浸在法堂的佛经之中。
因《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所蕴含的无上智慧,使得他对那些晦涩难懂的佛经,竟也能渐入佳境。
且在修行的过程中,丁胖子惊喜地发现,潜心研读佛经,竟能悄然增益自身的功德。
这功德的增长,虽难以察觉其具体的运作机制,或许正是《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的独特效用在冥冥之中发挥着作用。
总之,正因如此奇妙的发现,他对佛经的研读愈发痴迷,在经文中探寻着生命的真谛。
除此之外,丁胖子修炼起《易经洗髓经》也是进步飞速,资质根骨得到了极大的进步。
当然,在圆觉这位修行高深的老僧眼中,丁胖子的种种举动,自然有着别样的深意。
三年多的漫长时光,丁胖子的潜心修行中,凭借着坚定的毅力和对佛法的热忱,将法堂一层的佛经几乎逐字逐句研读殆尽。
虽不敢妄称博古通今,对佛法的理解已达至化境,但也称得上是略通佛性,在佛法的修行之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而他所修炼的金刚不坏涅槃大法,在日复一日的刻苦修炼下,亦达到了第九重境界。
这意味着,他的修为已然攀升至凡人境九重的巅峰。
距离超凡境,仅一步之遥,仿若隔着一层薄薄的窗户纸,一捅即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