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六章 婆娑宝鉴 (1/2)

堂中静谧,唯尘埃在微光中漫舞。

他目光扫过林立的经架,最终落在一本古朴的典籍之上,其封皮无字,似被岁月抹去了痕迹,正是那《婆娑宝鉴》。

“道门分为三宗,循‘道可道,非常道’之玄理,以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的道心,衍化阴阳妙法,于尘世布下隐而不宣的道统,其奥旨深不可测。”

“佛土划为四寺,依《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之智慧,为众生开辟解脱之径,是慈悲与觉悟的化现,是世间苦难的救赎之地。”

“御剑独占五峰,以剑喻心,借剑之锐,破虚妄,斩烦恼,践行‘直指人心,见性成佛’般的剑道顿悟,其剑招凌厉间蕴含着对天地至理的追寻。”

“六大皇者裂土为疆成立皇朝,如《法句经》所言‘诸行无常,是生灭法’,在兴衰轮转中主宰人间的秩序,百姓的悲欢离合皆系于其政令与征伐之间。”

“北域诸国,地僻荒寒,然其民尚武,秉承着原始而质朴的力量。

“海外灵岛,处于尘世之外,受天地灵泽庇佑,仿若《阿弥陀经》中描述的极乐净土之微影,灵植繁茂,异兽通灵,是自然灵韵的极致汇聚。”

“世外仙迹,超脱于三界五行,恰似《维摩诘经》中不可思议解脱境界的具象,非具宿世善根与机缘者难以得见。”

“魔道巨擘,悖逆正道,以嗔怒、贪婪、愚痴为引,行诸般恶业,为《地藏经》中所斥的恶道众生之现世化身,为世间修行者所共诛。”

丁胖子翻开图录,每一页都似一扇通往未知世界的门。

他原以为江湖不过是恩仇快意之所,此刻方知眼前世界宏大无垠,神秘而深邃,远超想象。

《婆娑宝鉴》文字简约,却如佛偈般暗藏机锋。

图录中的山川地貌、人物功法,相互印证,如同一幅徐徐展开的神秘画卷,令丁胖子心潮澎湃,难以自抑。

沉浸其中,仿若置身于另一个时空,探索着这个世界的每一处奥秘。

在这探索中,丁胖子逐渐揭开了世界修行体系的神秘面纱。

修行分锤锻灵躯与提炼灵息二途。

锤锻灵躯者,依《大日经》中“菩提心为因,大悲为根本,方便为究竟”之理,以坚韧不拔之志锤炼肉身。

需通过特殊的修行法门,开启周身窍穴与经络,以内力为钥,打破灵躯的桎梏,使灵躯如金刚般坚固,能抵御外界的一切侵扰。

提炼灵息者,需秉持“戒定慧”三学,以清净之心感应天地间的灵息。灵息本就是天地间的神秘力量,游离于宇宙之中。修持者通过特定的功法,将灵息引入体内,贮藏于眉心上方的紫府识海、胸口正中的灵海之心、下腹深处的命轮之源。

这三处灵府,犹如隐藏在人体深处的宝藏,一旦开启,将释放出无尽的力量。

修行境界分凡人境与超凡境。

凡人境为修行之基,如九层之台,起于累土。每一层境界皆有九品之分,修持者需在每一品中积累力量,磨砺心智。

超凡境则超越了凡人的认知,与天地灵气相融,达到“物我两忘,天人合一”的境界,能洞悉宇宙的奥秘,掌控自然的力量。

无论锤锻灵躯还是提炼灵息,内力和灵息皆为修行的核心,贯穿于整个修行过程。

缺乏内力的滋养,锤锻灵躯者欲突破至超凡境,犹如逆水行舟,寸步难行;提炼灵息者亦是如此。

锤锻灵躯者以内力为手段,打通窍穴经络,淬炼肉身,使灵躯在不断的锤炼中实现质的飞跃。每一次内力的运转,都如同一场灵魂的洗礼,让灵躯愈发强大。

提炼灵息者则将灵息转化为真气,佛力,进而凝练为灵力、法力,这一过程如同化蛹为蝶,需要经历无数次的蜕变与升华。

回想起圆觉罗汉曾对他的断言,丁胖子心中一阵黯然。

神秀罗汉称其紫府识海、灵海之心、命轮之源闭塞,经络狭窄,根骨资质极差,修行之路断绝。

正因如此,他被遣至法堂,从事繁重的杂事。

丁胖子于幽谧暗夜之中,思绪如麻,反复忖度自身所修之《金刚不坏涅槃大法》,依其理路,此功法大抵应归属于提炼灵息之范畴。

《金刚不坏涅槃大法》之精要,乃仰仗毘卢遮那佛心所涵具的无上妙力,或是采撷天地间至纯至粹、刚阳不阿的灵息,以此为根基修炼佛力,而后将其封藏于下腹深处,即丹田的命轮之源。

此功法迥异于寻常锤炼周身窍穴、疏通经络之法,毫无那般繁复周折之过程,循此而论,与《婆娑宝鉴》所载提炼灵息之法确有契合之处。

回溯往昔记忆,丁胖子深知这《金刚不坏涅槃大法》共涵十八重境界,分别与凡人境、超凡境的各九重境界相互对应。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换源阅读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