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秀化到机缘后就返回了法堂,刚进门抬眼望去,一瞬间仿若被定住身形,神色间满是诧异。
映入眼帘的法堂之内,洁净得近乎超凡脱俗,全然不见一丝尘埃垃圾。
神秀与圆觉老罗汉在行事做派上有着天壤之别。
圆觉罗汉在世之时,对法堂的洁净极为执着,每日都亲自精心打扫,容不得半点尘埃玷污这佛门净地。
可自从神秀正式接任守经僧之职后,虽说没有完全将清扫之事抛诸脑后,但随着时日推移,清扫的频率渐渐变得稀疏起来。
后来,神秀有幸习得金刚不坏涅槃大法,为了全身心投入到这绝世功法的修炼之中,他对法堂清扫的周期进一步延长,从最初的三日一次,到后来的五天一次,甚至有时候一月才清扫一回。
毕竟,神秀已勘破诸多尘世执念,心中一片澄明,认为心若向佛,尘世的尘埃便无法沾染分毫。
若说圆觉罗汉秉持的是“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这般务实严谨的修行理念,那么神秀则更倾向于“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这种超脱空灵的境界。
当然,若有人指责他疏于打扫是因为懒惰,似乎也并非毫无根据。
此次神秀已经十好几天没有清扫法堂了。按照常理,那些经书之上、书架的各个角落乃至地面,都应该覆盖上一层薄薄的灰尘。
然而,眼前的景象却与他的预想大相径庭。整个法堂秩序井然,每一处都干净整洁,完全没有尘埃的侵扰,就好像被人认真打扫整理过一样。
神秀不禁在心中暗自思忖,究竟是谁在暗中替自己打扫了这佛门圣地?难道是有人偷偷潜入了法堂?只可惜自己之前在西来寺内院化缘,所以没能及时察觉并阻止。
不过,即便心中存疑,神秀却没有表现出丝毫的慌乱。
毕竟,这位不请自来的“客人”帮忙打扫了法堂,这足以说明其来意或许并非是贪图经书法宝。
神秀脑海中突然闪过一个念头,难道是……了文罗汉?
那位传说中一直隐匿在西来寺中,同样肩负守护经书重任的另一位“守经僧”?
或许是见自己太过疏懒,终于忍不住,出于对法堂清净的执着,才亲自代自己打扫了一遍。
神秀心中疑虑重重,但与此同时,他已然不动声色地暗自运转功法,周身佛力如同隐匿在暗处的灵蛇,悄然流转,随时准备应对可能出现的变故。
毕竟,他深知若是面对了文罗汉,以自己目前的武学造诣,恐怕很难逃过对方的敏锐感知。
当神秀拾级而上,来到法堂第九层时,他的脚步突然停住,随后轻轻摇了摇头,脸上露出一丝略带自嘲的神情,轻声说道:“看来,是我想太多了……”
只见在他眼前,摆放着一个花草编织的篮子,篮中堆满了色泽鲜艳、香气四溢的鲜果。
各种鲜果层层堆叠,几乎汇聚了世间常见的所有品类,显得格外丰盛。
而在木盆的下方,有一块小巧的木牌,上面歪歪扭扭地刻着四个字——“恩人请用”。
看到这一幕,神秀的心中涌起一股别样的感觉,看这情形,那只幼虎确实已经开灵成精了。
但它并非是那种邪恶为祸的妖怪,而是用这样质朴的方式演绎了一场实实在在的“幼虎报恩”。
它不仅替自己打扫了一遍法堂,还留下了这满满一篮鲜果,然后悄然离去。
这背后所蕴含的赤诚善意,如同春日里的暖阳,温暖着神秀的心田。
神秀心想,看来之前那幼虎前往沙弥尼院,并非是去偷食杂物。想必它是把自己误当成沙弥尼院的一名普通小沙弥了。
只是让人疑惑的是,它究竟是如何找到这法堂来的呢?而且,更让人难以理解的是,为什么时隔整整三年,幼虎才前来“报恩”。想到这里,神秀不禁轻声笑了出来。
他并没有过分纠结于此。
毕竟在这个充满变数的世界里,连“魔”都已经现世,一只拥有灵智、通人性的幼虎,似乎也并非是完全不可想象的事情。
更何况,这只幼虎心怀善念,对自己并无恶意。
神秀并没有立刻去品尝那些鲜果,而是施展一苇渡江,身形如同一道黑色的幻影,轻盈地从窗口飞跃而出,转眼间便翻上了法堂的屋顶。
他暗自运转功法,刹那间,淡淡的佛力如同金色的云雾,在他体外缓缓萦绕流转。
神秀心中充满了好奇,他想要再仔细探寻一下那只幼虎的踪迹。法堂中的鲜果上还挂着晶莹的水珠,这明显表明是不久之前才放置在这里的。
这也就意味着,那只幼虎应该还没有走远。
神秀目光如炬,极目远眺,仔细地在山林间搜寻着幼虎的踪迹。终于,他发现了那只幼虎的身影。
然而,眼前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