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看那种敢问圣的胆气,就不是普通人能有的。
众人自觉比不上,既然比不上,敬畏之念便也自然而然的生出。
“小子方才所言圣人道承,想圣人之前,少有如今日这般文字,更多的,便是口口相传的一些所闻轶事。当然,圣人成人之后的亲身经历和感悟,才是成就咱们现在看到的微言大义。但我要说的,是圣人成人之前呢?众所周知,任何事都是需要基础的。若无基础,则一切俱是空谈。圣人,亦如此。而圣人之所以为圣人,便是因为圣人肯思考,擅于思考。思而后虑,虑后而得。他们从幼时的所听所闻便有了思考,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小子以为,这,才是我们后辈应该认真学习的地方。”
大宋毕竟还是文风开放,凌霄侃侃而谈,场下众人在初时惊骇过后,渐渐的也都淡定下来。
听着凌霄这番话后,皆是面色变幻不定,各有所思。除了那几个专程为了学习评书的茶博士外,谁也想不到,今日原本只是来凑个热闹,却听到如此深刻的言论。
要说违和的,便只是发此言论的人只是个十六岁的少年,这让众人心中颇有些别扭,莫名的生出空活百年之感。
赵奉至便是其中之一。
凌霄说完上面那些话后,并没急于再说。而是拉过一张椅子坐下,端起案上一盏茶轻轻啜着。
以言语震惊之后,总要给人点消化的时间。之所以要以言词震慑,目的很明确,就是避免被人划入伶人,又或者纯商人的行列。
凌霄很清楚,伶人也好,商人也好,在大宋都属于贱役。
贱役不但社会地位低下,更是有诸多受歧视和限制的方面。他可不想搞来搞去,肉没吃到,先搞来一身骚,被归到下等人的行列中。
有了之前的临江仙,再加上方才那番惊人言论,任谁提起他凌霄、凌风言来,也只能称一声思维特立独行的狂生。狂生好歹也是生,只要是生,便仍属于士。士,那可绝对的是属于最顶层的阶级。
察觉到旁边有眼神注视,顺势望去,正对上自家老爹的目光。此刻的凌风眼中满是担忧,伴随着深深的恐惧。
凌霄微微一笑,回了一个安心的眼神,便又低头饮茶。
凌风额头青筋都崩了起来,恨不得上前揪着这孽子狠捶一顿。只是眼下却也只能想想,他若是失态,反倒落了痕迹。最好莫过于大家随便一听,然后当作一场笑谈,过去了,然后消失无痕。
估摸着时间差不多了,凌霄放下茶盏,起身轻咳一声,将众人视线再次聚过来,这才轻笑道:“诸位想必明白了我方才之言的意思,任何一本书,其所记录的无论是实事还是传闻,只要深思,必然能从中获得一些道理。就譬如这三国演义,其所记录的汉末三国历史,毋庸我多赘言。而现在我想说的是,大家更应该深思,为何我所改编的评书版本,能更让人接受。这其中,又蕴含了什么道理呢?这才是我向大家推销的主要目的。当然,此只是小子一家之思,小子深盼诸位前辈指教交流。”说着,庄重的向众人深施一礼。
有了这番起伏,众人哪还再将这评书版的三国演义轻看了?凌小郎言之凿凿其中蕴含的道,究竟是什么道?在座的都是文人,如此一来,已然颇有些考校的意味了。
自古文人相轻,你看出来了我没看出来,那岂不是显得自己不如人?能不能真的从中考校出道来固然是其一,便只是牵扯的脸面,也是丢不起啊。
是以,凌霄这话说完,众人对这评书版三国演义的求购之心,凭空高涨起来。再不是原先只当个消遣的杂书看待了。便是那七八个原本只是为了评书技艺而来的茶博士,此时也是跃跃欲试,暗暗盘算,一待拿到书册,定要费心好好研究一番才是。
四海楼二楼之上,此起彼落的全是求购之声。
被指定负责销售书册的孙四海,霎时间被涌上来的人群淹没,满头大汗的指挥着几个小二收钱发书,应接不暇。
七个茶博士自是最先拿到书册的人,待到衣帽歪斜的挤出人群,凌霄冲着围着他说话的几个书生拱拱手,告罪一声后迎了过来,约定每逢双日,仍来这四海楼授以评书说法。只不过教授之地却不是这酒楼二楼了,而是四海楼后院的一处静室。
七个茶博士纷纷道谢,先不论别的,单是肯敞开教授他们评书技艺一事儿,就值得他们真心相谢。几人自衬,若是换成自己,哪肯如此大方。
本来是自家一个人能吃的独食,却要许多人来分润,这其中的道理,只要不是傻子,谁都心知肚明。凌家父子肯无私相授,对他们来说,已然形成事实的师徒关系,这份恩情必须是要认的。
凌风强挤着笑脸,一一应付着这些个同行的道谢,好歹等几个人告辞走了,再也忍不住,上前一步一把抓住凌霄胳膊,拖着走到一边僻静处,低声怒道:“何以如此莽撞,信口开河?倘若一旦有人抓着不放,顷刻便是塌天大祸。你……你你,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