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45、登门交差 (1/2)

毕竟,一个真正为了传业授道而制定规则的人,怎么也会比单纯为了规划做官的制度制定者,更加崇高,更受人尊敬。

初始入学者年龄设定从六岁起,学制不是后世的六年,而是结合大明的实际情况,只有四年。这四年,称为蒙学。

蒙学除了已有的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外,凌霄加上了最引人眼球的一个砝码:汉语拼音。

拼音,是凌霄既定的,在大宋时空立足规划中的极重要的一项。这个在三百多年后才初露头角,而直到近五百年后才最终完善,并迸发出宏远意义的事物,苏默围绕着它,还有一个更重要的谋划。

而除了拼音外,另一项被凌霄添加进四年蒙学的新事物,便是标点符号。

古人言,识文断字。拼音是前者的解释,那标点符号便是为后者而生。

作为一个穿越者,既然想要在教育方面有所建树。拼音和标点符号两项,就绝不会放过。

至于说标点符号的出现,是不是会引发儒家经义解释的冲突,从而让凌霄陷入士大夫对立的危机,凌霄对此毫无压力。

自己只是提出用这种方法断句,但究竟在具体典籍中如何使用,他当然不会傻乎乎的冲上去亲自操刀。话说,这个时代的大儒不要太多了,完全轮不到他这种小蚂蚁去露头。

他要做的,便是藏在幕后,做一个高瞻远瞩的提擎者。他要的只是名,只需要给人一种擅于思考、擅于推出新事物的印象就好。其他的,都是浮云。

在他当初向赵奉至提出教育制度问题时,他的目的就很明确,重点其实也就在这两项上。

所以,在将拼音和标点符号详解完成后,后面再写的,便只是些后世学制的内容。比如学期制度、中考、末考,以及升学考。再比如蒙学、中学、高中的划分;

然后就是课时,以及各副科的穿插配合。课时规定出每节课的时间,以及每天的课程时间;而副科也相应的做了修改。

比如体育,改为更为这个时代人接受的射、御;音乐、美术,则归为礼、乐;数学则归为数。至于几何,则被放入中级学府的数的范围。

还有一项九九乘法表,凌霄思索了一番后,却没有写出来。这项技能,他准备在这个教育制度初步达到一定影响后,再配合商业方面运作时拿出来。因为在这个古大明时空,最看重计算的群体,不是儒,而是商。至于另一个群体钦天监,好吧,人家层次太高,苏老师现在个子太矮,实在是够不着。

好东西不能一次都露出来,必须要形成一波接一波的攻势,才能达到利益最大化。

凌老师还是很奸的。

第二天一早,凌霄毫无意外的再次被冻醒了。呲牙咧嘴的哆嗦着爬起来,决定今天一定要抽时间去市集上买些被褥回来。之前没钱没办法,只能硬抗。

可现在有这个钱了,再硬抗那不是傻缺就是犯贱了。

照例的一番活动锻炼,然后洗漱,便揣着昨晚忙活了小半宿的杰作出了门。

刘老爹的烧饼摊儿果然没出来,但好在其他的固定店铺总算照常营业了。虽说店里的掌柜、伙计们仍是有些面带忧色,但更多的却是各种猜测,猜测这次走灾的来源和规模。

出乎意料的是,凌霄被县尊大人委以治灾吏员一事儿,竟然也被许多人知道了。

故而,相比往日,今天对凌霄打招呼的多了许多。这让凌霄略略有些得意之余,也多出几分惊疑。

话说这份差事别人不知,他可是心里明白的很。干的好了没奖励,干的差了,嘿嘿,估摸着北山路口倒不至于,但好日子多半就别指望了。

那么,这个消息传出的如此之快,必然是有心人刻意散播所致。至于这个始作俑者的用心,也多半不会是存着好意。

细细想来,庞士言虽然有拿他来挡祸的心思,但毕竟身份摆在那儿,这事儿可是好说不好听,多半是不会故意往外传的。

那要不是庞士言传的,又会是谁呢?

凌霄眯了眯眼,遥遥的往田家的方向看了看,眼中不由的划过一道冷芒。

捧杀吗?那就骑驴看唱本,走着瞧吧。

随意买了两个包子填饱了肚子,这才大步往赵奉至府上走去。

到得门前叫门,开门的正是老管家。眼见得是这位说起来是由他老人家举荐,并最终被自家老爷看重的年轻人,老管家笑得就见牙不见眼的,满脸都是亲切的褶子。

赵奉至孤身一人在盐官,也没那些讲究,便被老管家一路引到内堂。

赵奉至正在吃早饭,两个小孩拳头般大的白面馒头,一碗小米粥,外加一碟腌咸菜。对于一县教谕来说,实在是简单的不能再简单了。

问过凌霄已经吃过了,赵奉至也没再客气,仍是慢条斯理的保持着原先的速度吃完,这才让管家撤下去,又添了两杯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换源阅读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