么简单的事嘛。
看着这半人高般的古典医书,鹿贺凛想哭......
翻了翻最上面那本《华佗笔记》,很疑惑,真的有这书嘛?
还有自编的?
不管怎么样这都是下一次考试的知识点,再疑惑也要好好学。
学得多了,自然也就懂了。
而这半年来,鹿贺凛除了要背药材药理知识,还要练习针法。
虽无所成就,但鹿贺凛觉得自己应该还是有些长进。
那九摇凤尾针法,鹿贺凛在练好基础的刺针手法后,便开始了学习这套针法。
学到现在,还只是懂了十分之一。
且现在其实并没有实际操作过。
整个所学的知识全是理论。
鹿贺凛对于可以实际操作的那天既兴奋又害怕。
回过神来,鹿贺凛又看了看身边那一堆医书,手指动了动,便顿的消失不见。
又将那本《香事》给拿了出来,她准备开始研究这本香丸制作典籍,进了州城自然不能只靠卖面包过日子。
想必卖香丸会比卖面包来的银钱多得多。
按照她之前的理解,古人的香薰是极贵的,更可况香丸。
鹿贺凛想:等后面到了州城,便去城内的香阁看看,实地考察一下,关于制香内产品的定价是多少,她才好定价。
翻开香丸制作典籍第一页,映入眼帘的就是香丸制法。
工序一:炼蜜。
制作一枚香丸,需将各种香粉没入蜜调匀,蜜的作用是诸香药软化且匀,便于形塑香丸形状形成。而所用的蜜皆为白蜜,白蜜指百花所酿,色泽较浅,未经加工的生蜜。为了让密于香粉均匀调和,需将蜜炼至浓缩成小珠状或滴水不散程度,但也不可太过,过于浓稠和香则不匀。
南宋许洪《指南总论》云:“白蜜凡使:先以火煎,掠去沫,令色为黄,则经久不坏,掠之多少,随蜜精粗。”
《陈氏香谱》卷一云:“白沙蜜若干,绵滤入磁罐,油纸重迭密封罐口,大釜内重汤煮一日取出,就罐于火上煨煎数沸,便出尽水气则经年不变。”
蜜香气味浓郁,有时会夺去和香的气味,因此需“每斤加苏合油二两更妙,或少入朴硝,除去蜜气尤佳。”
工序二:捣香制丸。
捣香前有三重要工序:第一所捣制的香材要分抹均匀,第二蜜与香粉要结合良好,第三香丸燥湿合度。
孙思邈《千金翼方》云:“香复须麤(cū)细燥湿合度,蜜与香相称。”
颜博文《香史》专论【捣香】谓:“香不用罗量,其精粗捣之,使匀。太细则烟不永,太粗则气不和,若水麝、婆律须别器研之。”
捣制好香药粉末,放入已置蜜的瓷盆内,混合之,搅拌使其均匀至干湿合宜成蜜香团,移至石臼用木杵春捣,至于春捣的多久或次数,取决于不同香方的香丸有不同的要求。有杵百余下、三五百下,或千余下者亦有之,要让蜜粉香团均匀有弹性。搅拌揉制后,将香团分割成条,揉捻成丸状,至表皮有光泽为止,阴干之。香丸的制作至此初步完成。
工序三:挂衣。(非必要)
在香丸表面进行加工,称为挂衣。
初成的香丸色泽单一,挂衣的工序主要目的是让香丸呈现不同的色泽,增加美观,或者在此时加入比较珍贵的香粉末,减少成本又兼具气味的多样性同时也可以减少香丸初成后产生的蜜糖潮气。
工序四:窨(yìn)藏。
合香制成需要收贮一段时间,称为【窨藏】。
窨藏时间从七日、半个月、一月余或更久端视香方而定,此即今所谓熟成或陈化期。经过陈化期的熟成,便能改善初合成时粗浩未定的香调,使气味更加均匀同时也调整香丸的干湿程度此外为避免新和香之香气走泄,贮放于不见光、密闭性良好的瓷器储存。
宋人沈立《香谱》专论窨香云:“新和香必须窨,贵其慢温得官也,每约香多少贮以不津瓷器,蜡纸封干静室屋中,掘地窗深三、五寸,月余逐旋取出,其尤琦馜也。”
整个香丸工序,到这就结束了。
后面就全是各种类型的香丸制作方法,不同的香丸也有不同功效,因为都是药材没入的。
鹿贺凛看得入迷,甚至已经到了晚饭时间都忘了。
只觉得似乎周围已经盛满了黑色的浓雾,书本上的字有些难看清。
“阿姐?”
门外,响起了鹿沧凌的声音。
鹿贺凛这才书里抬起头来,望望四周,原来已经这么晚了啊。
揉了揉发酸的眼睛,乘着黑雾打开了房门。
“阿姐,你在休息吗?为何不掌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