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8章 难营改善,宏志待展 (2/2)

难为无米之炊啊!

孩子们眼巴巴地望着他,就像一群嗷嗷待哺的小鸟,看得汪小海压力山大。

他感觉自己就像个被架在火上烤的红薯,里外不是人。

“小海哥哥,你什么时候教我们读书啊?”

一个小女孩怯生生地问道,水汪汪的大眼睛里充满了期待。

其他孩子也跟着起哄:“是啊,小海哥哥,我们想读书!”

汪小海看着一张张充满渴望的小脸,心里五味杂陈。

他总不能告诉他们,自己其实也只是个半吊子吧?

这要是说出去,不得被这群小家伙的口水淹死?

他硬着头皮说道:“咳咳,这个嘛……教材还在路上呢!嗯,路上!很快就能到了!”

孩子们一听,顿时欢呼雀跃起来,就像一群快乐的小鸟。

看着孩子们天真烂漫的笑容,汪小海心里更加焦虑了。

教材?

上哪去找教材?

总不能从现代社会空投过来吧?

他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在难民营里团团转。

这可咋办?

难道要食言?

不行,绝对不行!

他汪小海可是个言出必行的人!

突然,他灵光一闪,一拍大腿:“有了!”

他转身冲进自己的帐篷,翻箱倒柜地找了起来。

“小海,你找啥呢?”

李大爷好奇地问道。

“嘿嘿,秘密武器!”汪小海神秘一笑,从箱底翻出一本……

汪小海从箱底翻出一本……

破旧的《新华字典》!

他咧嘴一笑,这可是他穿越过来时唯一带的“古董”了!

虽然破了点儿,但好歹也是本字典啊!

“就你了!”

汪小海拍了拍字典,仿佛在对待一位老朋友。

他决定,就用这本字典,编写一套简易教材!

说干就干!

汪小海撸起袖子,点起油灯,开始奋笔疾书。

他挑了一些常用的字词,结合难民营的实际情况,编写成一个个简单易懂的小故事。

他写得废寝忘食,仿佛回到了学生时代熬夜赶论文的时光。

难民们看到汪小海如此拼命,都深受感动。

他们自发地为他送来食物和水,默默地支持着他。

李大爷更是心疼不已:“小海啊,你也要注意休息啊!别累坏了身子!”

汪小海抬起头,笑着说:“没事儿,大爷!我年轻力壮,扛得住!”

经过几天的努力,汪小海终于编写出了一套简易教材。

他拿着这本薄薄的小册子,心里充满了成就感。

虽然简陋,但这可是他呕心沥血的成果啊!

接下来就是找老师了。

汪小海发动群众,鼓励一些有一定文化基础的难民尝试教学。

没想到,还真有几个识字的!

虽然文化水平不高,但教孩子们认几个字还是绰绰有余的。

就这样,难民营的第一个“小学”正式开课了!

孩子们拿着汪小海亲手编写的教材,跟着“老师”摇头晃脑地念着“人之初,性本善……”

那场景,别提多感人了!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难民营的居住、卫生和教育状况都有了初步的改善。

棚户区被修补得更加牢固,公共厕所和澡堂也建了起来,孩子们也有了读书识字的机会。

难民们对汪小海更加尊敬和感激,逢人就夸:“小海,你可真是我们的救星啊!”

汪小海站在难民营中,看着大家的笑脸,心中满是欣慰。

他深吸一口气,目光投向远方。

他知道,这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

“李大爷,”汪小海突然说道,“咱们得想办法搞点儿经济……”

本章完

本章换源阅读
X
  • 第18章 难营改善,宏志待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