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9章,反攻计划 (1/2)

不得不说新皇帝赵宇,做事真是雷厉风行。

他在赶到北方前线后,就立刻召集包括北方大都督邢天铭,在内的所有将军级以上军官开会,了解战争情况研讨反攻计划。

因为是头一次领兵,皇帝还是要多听听北方大都督邢天铭的建议。

因为邢天铭不但是北方几个集团军的大都督,他原来还是帝国的兵部尚书,他的军事素养和统兵经验,在帝国也能排得上号。

尤其是这次北雁城被突然攻破,就是他及时组织虎门关防线抵抗北蒙骑兵的兵锋,才阻止了北蒙几十万大军南下的步伐。

而他这个大都督,也没有让新任皇帝失望,他拿出了之前就准备好的作战计划。

只听他说道:尊敬的陛下,虽然北蒙帝国这次入侵攻势猛烈,已经攻占了北雁城。

但因为他们害怕泄露突袭的消息,战前准备很是冲忙,大军粮草并不充足,现在他们还在源源不断的从北方运输粮草到前线。

因此北蒙的粮草运输线压力很大,要知道60万大军每天粮草的消耗是一个天文数字。

而我军在大举撤离虎门关防线之后,已经开始了兼并清野的政策,我们带走了从北雁城到虎门关,这片区域里的所有粮食和居民。

因此北蒙军想在当地募集粮草是不可能的。

我建议将我军机动性最强的骑兵部队,派到北蒙后方袭击他们的粮草运输线,切断或阻挠他们的粮食运输,以扰乱军心。

同时我军再派出一支强军,绕开北蒙帝国大军突袭他们的本土,进一步打击他们的士气。

这两步执行结束后,相信北蒙的士气会大幅度下降,到时我军再以陛下带来的最强禁军和京都守备集团军为正面主力,北方三大集团军为侧翼主力,增援的地方集团军为后援,与北蒙帝国骑兵决战。

到时因为陛下您出现在战场,我军将士的士气必定高涨,这次决战我军一定能击溃北蒙帝国,顺利夺回失去的土地和北雁城。

最后皇帝采纳了刑天铭大都督的计划,安排了袭扰敌方粮道及偷袭敌军本土的军队,又对留守的各个将领进行分工。

这次会议一共开了两个时辰才结束,此时的皇帝已经十分疲乏了,但在解散会议后,他依然还是将北方大都督邢天铭留了下来。

私下里交流了一下感情,拉拢一下这位帝国北方的擎天柱,因为他手下掌握了50万大军,是皇帝必须拉拢的军方力量。

而这次谈话结果还是不错的,起码皇帝认为不错,因为这位帝国的大都督,已经隐晦地向皇帝表示了效忠。

他显然是个明白人,知道现在虽然还有太上皇,但是帝国以后的主人就是眼前的皇帝,而像他这种军方重臣,是一定要和皇帝在一条线上的。

他离开后皇帝依然没有休息,分别召见了来支援北方防线的两个集团军大帅。

他们集团军的战斗力虽然不强,但也算是军方的强力人物,是十分有拉拢价值的。

因为皇帝今天实在是太累了,北方三个集团军的大帅还没有单独谈话。皇帝需要在明天布置其他军队事务时,找机会与他们拉近一下感情。

甚至在皇帝的计划中,现在北方所有军队中将军级以上的人,他都会单独找他们谈话,先初步拉拢一下感情,然后再针对重点人物进行拉拢。

毕竟他这次来北方的第一目的是为了彰显自己的功绩,将北蒙帝国的军队赶出大梁的国土。第二目的就是想方设法的获得军方将领的支持,得到帝国的部分兵权。毕竟一个没有兵权的皇帝是不安全的。

就这样大战前的作战计划已经确定,第二天一早北方军团中战力最强的一个骑兵军,共15000人由当朝兵部尚书之子张良玉亲自率领,直扑北蒙帝国的本土而去,他的任务就是在北蒙帝国内部制造混乱,给北蒙帝国大军造成心理压力。

虽然他这次任务看着是最危险的,但他们都是一人三马,实力在北方军团中也是最强的,再加上目前北蒙帝国腹地的主力军正在攻打大梁。

因此北蒙内部兵力空虚,只要注意一点,他们的危险系数不大。

但如果这次战争胜利,那他们的功劳就非常大了,就算不是头功也能排到功劳簿的前几名。

而能够统领这只骑兵接到这个好任务的张良玉将军,是皇帝陛下为了拉拢他的父亲,现任帝国的兵部尚书张峰,而有意偏向的结果。

骚扰北蒙粮道的任务,也同样交给了北方的边军,因为他们对这里的地形最熟,也能发挥更大的作用。

至于新来的两个集团军,皇帝对他们的要求就是强化步兵对战骑兵的训练,因为他们都是步兵集团军,集团军少有骑兵,现在马上就要与北蒙骑兵决战。

对这些基本没有和北蒙打过仗的军队,进行一下突击训练是十分有必要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换源阅读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