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二十五章 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韩馥再起兵 (1/2)

公元190年2月,曹操广发檄文,十八镇诸侯齐聚酸枣

第一镇:后将军南阳太守袁术。

第二镇:冀州刺史韩馥。

第三镇:豫州刺史孔伷。

第四镇:兖州刺史刘岱。

第五镇:河内郡太守王匡。

第六镇:陈留太守张邈。

第七镇:东郡太守乔瑁。

第八镇:山阳太守袁遗。

第九镇:济北相鲍信。

第十镇:北海太守孔融。

第十一镇:广陵太守张超。

第十二镇:徐州刺史陶谦。

第十三镇:西凉太守马腾。

第十四镇:北平太守公孙瓒。

第十五镇:上党太守张杨。

第十六镇:乌程侯长沙太守孙坚。

第十七镇:祁乡侯渤海太守袁绍。

第十八镇:骁骑校尉曹操。

总兵力达到40万。董卓兵马20来万。

在冀州邺城的韩府,气氛凝重压抑。韩馥高坐主位,神色冷峻,目光扫视众人,开口道:“诸位,董卓胆大包天,竟敢废黜皇帝,袁绍已借冀州之名前去讨伐。不过当下,天下大乱,正是我们扩充势力的好时机。”他微微一顿,眼中闪过一丝狠厉,“上次我们败于张末之手,此仇不报非君子。如今众诸侯都盯着董卓,我想趁此时机兴兵攻打张末,一雪前耻。大家有什么想法,不妨直言。”话落,堂下顿时议论纷纷。

谋士荀谌眉头紧皱,上前一步,拱手说道:“主公,此事还需从长计议。袁绍野心勃勃,一直对冀州虎视眈眈。眼下我们若出兵攻打张末,一旦战事陷入僵局,袁绍极有可能趁机发难。而且张末虽不算强大,却也经营许久,其军队定会拼死抵抗,我们不见得能轻易取胜。”

武将鞠义却满脸不屑,大声反驳:“荀先生,你也太胆小怕事了。张末兵不过万,我大军一到,定能将他打得落花流水。袁绍远在讨董前线,哪有精力管我们?主公,机会难得,此时不出兵,更待何时!”

韩馥皱着眉头,不耐烦地摆摆手,提高了声音说道:“出兵之事,无须再议。本公现在只想知道,若要打败张末,可有什么良策?诸君莫要再争论那些无关紧要之事,把心思都放在如何取胜上。”

堂下众人顿时安静下来。谋士荀谌沉思片刻,上前一步,拱手道:“主公,若想打败张末,需先知己知彼。我们可先派出细作,深入张末军中,探听他们的兵力部署、粮草储备之所等情报。”

“据我所知,张末所部擅长山地作战,其营地多扎于山势险要之处。我们若与其正面交锋,恐会陷入苦战。不妨以利诱之,设法将他们引出山地,在平原地带决战。”荀谌接着说道,“在平原上,我们的步兵便能发挥优势。”武将麴义听了,也点头表示赞同:“荀先生此计甚好。不过,即便将他们引出山地,张末的军队也不可小觑。我们可以先派小股部队佯攻,佯装败退,引他们追击。等他们阵型散乱之时,我军主力再从两侧包抄,定能让他们有来无回。”

又有一位谋士站出来补充道:“主公,粮草乃是军队命脉。我们可以在交战之际,另派一支精锐部队,绕道偷袭他们的粮草辎重。一旦粮草被焚,张末的军队必定军心大乱,不战自溃。”韩馥听着众人的计策,微微点头,手抚胡须,陷入沉思,仿佛已经看到了打败张末的那一幕。

沮授站了出来,神色凝重,目光中透着深思熟虑后的坚定。他微微欠身,向韩馥拱手说道:“主公,诸位所言皆有道理。不过,依我之见,张末身边的谋士陈睿诡计多端,是个极为难缠的人物,对付他,我们必须慎之又慎。”

”我提议,可令高览、张郃、鞠义三位将军各领3000精兵,排成横向一字长蛇阵。每两支部队之间相隔10公里,如此既能相互呼应,又能在战场上形成强大的掎角之势。”沮授有条不紊地阐述着自己的计划,语气沉稳却充满力量。“这样一来,陈睿若想施计破阵,便需同时应对我军三股力量,难度倍增。无论他从哪个方向进攻,另外两支军队都能迅速支援,对其进行夹击。”沮授接着分析道,“而且,此阵型在移动时也较为灵活,可根据战场形势随时调整,让敌军难以捉摸。”

韩馥听后,眼中闪过一丝赞赏,微微颔首道:“沮先生所言,甚合我意。此计既稳妥又暗藏玄机,看来打败张末,收复失地,指日可待。”

在中山郡张末的驻地营帐内,气氛紧张而压抑。张末一脸凝重地坐在主位上,目光缓缓扫过帐中众人,沉声道:“刚收到的情报说,韩馥那家伙还不死心,又打算兴兵来攻打我们了。大伙都说说,咱们该咋办?”

话一出口,帐内顿时炸开了锅,众人交头接耳,议论纷纷。武将王猛性子最为急躁,他“噌”地一下站起身来,手中长刀猛地一挥,大声吼道:“怕他作甚!韩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换源阅读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