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九章 汉灵帝驾崩,夺嫡之争开始 (1/2)

(历史上汉灵帝是189年5月驾崩的,但本书为了推动情节发展,让事件发生提前了。——作者注)

城楼上,阳光洒下,映照着战后的斑驳与狼藉,也照亮了众人疲惫却又兴奋的面庞。张末环顾四周,将士们的欢呼声此起彼伏,他欣慰地笑了笑,随后将目光投向身旁的陈睿,神色一正,开口道:“陈睿,此次战后论功行赏,你当居首功。但此刻我更为忧心的是,官军吃了这么大的亏,依那皇甫嵩的性子,必定不肯罢休。咱们该如何应对,你可有良策?”

陈睿微微皱起眉头,目光望向远方,沉吟片刻后说道:“渠帅所言极是。皇甫嵩久经沙场,此次战败,对他而言是奇耻大辱,他必定会卷土重来。这官军实力强劲,且皇甫嵩不会再犯同样的错误,若正面交锋,咱们确实不好对付。除非朝廷那边突发大事,有足够紧急且重要的事务,迫使皇甫嵩不得不回京都处理,让他无暇顾及咱们,否则接下来的局势对我们极为不利。”

张末轻轻点头,眼神中闪过一丝忧虑:“如今朝堂之上,宦官与外戚争权夺利,本就局势动荡。可若要等到他们自顾不暇,皇甫嵩才肯罢手,这变数实在太大。咱们总不能坐以待毙,还是得想个法子,主动应对才是。”

陈睿沉思良久,缓缓说道:“渠帅,咱们一方面可以派人密切关注朝廷动向,一旦有风吹草动,咱们便能提前知晓,及时调整策略;另一方面,咱们利用这段时间,加固城防,多储备粮草,训练士兵,提升自身实力。另外,咱们还可以联络周边的黄巾军势力,若是能结成联盟,相互呼应,共同抗敌,那咱们的胜算便能大增。”

张末听闻,眼前一亮,脸上露出赞许的神情:“陈睿,你这一番话,条理清晰,面面俱到。就依你所言,咱们即刻着手准备。”

说罢,张末转身面向城下欢呼的将士们,高声宣布:“众将士听令!此次咱们大获全胜,皆因大家英勇无畏。接下来,咱们还要厉兵秣马,继续为黄巾军的大业拼搏。论功行赏之事,即刻开始!”城下将士们听了,欢呼声愈发响亮。

庆功宴上,营帐内热闹非凡,酒香四溢,士兵们的欢声笑语交织成一片。张末端坐在主位,脸上洋溢着欣慰与喜悦。他站起身来,清了清嗓子,高声说道:“诸位弟兄,此次咱们能大败官军,全靠大家齐心协力,奋勇杀敌。今天,便是论功行赏之时!”

众人闻言,顿时安静下来,眼中满是期待。张末的目光首先落在陈睿身上,他大步走过去,重重地拍了拍陈睿的肩膀,说道:“陈睿,此次战役,你的计策堪称神来之笔,让我军以少胜多,立下赫赫战功。我决定,正式任命你为我的谋士,今后军中大小事务,还望你多多出谋划策!”

陈睿拱手行礼,脸上露出感激的笑容,说道:“多谢渠帅信任,陈睿定当竭尽全力,不负所托!”虽说成为谋士让陈睿声望日隆,可他心底深处,仍渴望有朝一日能成为统兵大将,驰骋沙场。

接着,张末看向张鹏,大声说道:“张鹏,你在此次战斗中,不仅作战勇猛,还举荐了陈睿这等人才,功不可没。我升你为百夫长,带领一百名弟兄,希望你能继续为黄巾军效力!”

张鹏激动得满脸通红,单膝跪地,大声说道:“多谢渠帅提拔!张鹏必定肝脑涂地,为黄巾军赴汤蹈火!”

随后,张末又对其他立下战功的士兵一一进行了奖赏,营帐内响起阵阵欢呼与掌声。众人纷纷举杯,庆祝这来之不易的胜利。

宴会结束后,陈睿独自一人来到营帐外,望着夜空中的明月,心中思绪万千。张鹏走了过来,拍了拍他的肩膀,问道:“兄弟,怎么一个人在这儿发呆?今天可是大喜的日子啊!”

陈睿笑了笑,说道:“张大哥,我只是在想,虽然现在成为了谋士,但我心中一直有个愿望,就是能成为一名统兵大将。”

张鹏微微一愣,随即笑道:“兄弟,我理解你的想法。不过,你现在是渠帅身边的红人,只要好好表现,将来肯定有机会统领大军。我相信,凭你的本事,一定能实现梦想!”

陈睿点了点头,眼中闪过一丝坚定的光芒,说道:“嗯,我会努力的!张大哥,你如今成了百夫长,也要好好带领手下的弟兄们,咱们一起为黄巾军的大业奋斗!”

两人相视一笑,在月光下,立下了为黄巾军拼搏到底的誓言。他们深知,在这乱世之中,前方还有无数艰难险阻等待着他们,但只要兄弟齐心,就一定能闯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

公元186年,汉灵帝的驾崩如同巨石投入动荡的湖面,瞬间激起千层浪,朝堂之上,一场激烈的夺嫡之争轰然拉开帷幕。

以张让、赵忠为首的宦官集团,在宫廷权力斗争中向来长袖善舞,他们深知,若想继续把持朝政,延续往日的权势与富贵,必须拥立一位能为自己所用的皇帝。经过一番权衡,他们将目光投向了刘协。刘协自幼聪慧过人,举止间透着不凡的气质,且性格相对温和,易于掌控。宦官们认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换源阅读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