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出发去府学读书 (1/2)

我说“不说了娘,我可求您了!”“儿子还要继续往上考,争取以后带您去县城府城享清福,您可千万别再这么说话了,我……我脸皮薄,受不住。”

卓氏心想农村婆娘哪个不是这么说话?又一想老二的确嫩了点。才十八出头,算了算了。

“郭婉瑜进屋半天了,你不去看看?跟着要出门你不多抽点时间陪她?你媳妇平常话不多,又是个不争不抢的,可她心里不是没成算,我跟她闲侃,她话里话外全是你,做什么都想着你呢!”

我赶紧跟进屋去,看郭婉瑜又坐在窗边借着光做针线活,他顺手带了一下门。听见门边传来的咯吱声,郭婉瑜抬起头。

看是他,又低下去装作没事人继续忙活。

我走到郭婉瑜身边,看她飞针走线,两人就这么待了一会儿,还是郭婉瑜先忍不住,停下动作,问他:“来做什么?”

“娘让我进来。”

郭婉瑜本来都停下来了,这会儿哦了一声,又接着缝补起衣裳。

我感觉自己说错话了,在心里骂了自个儿一声,又说:“也不光是娘吩咐,我心里也、也也也……”

“也什么?”

“……”

要是别家汉子甜言蜜语两箩筐了,王辰他夜里吹了灯自在些,大白天就说不出那种话来。

郭婉瑜等了一会儿,没等来下文,她抬眼朝男人看去,看对方眼中都是情意,偏偏憋着说不出来。她刚才让婆婆臊了一通,本来还有点不自在,看男人这样,她扑哧笑出来了。

……

卓氏说那一通还是管用,后来几晚我卖力多了,累得郭婉瑜有两天睡过头。卓氏也不恼,喜滋滋的做了早饭,在媳妇为睡过头耽误活来赔不是的时候浑不在意的摆摆手。

“都是过来人,谁还不懂?”

“这几天也不忙,你睡到日上三竿都行。”

郭婉瑜着实甜蜜了几天,直到临近十五心情才低落一些,想着日子过得真快,男人这就要出门了。

按规矩,逢五不外宿,不出远门,十五这天走不成。

我原先计划十六一早走,结果临出门前隔壁石头让门槛绊倒摔了个大马趴,清早哭得震天响。卓氏就拦着不让走,说不吉利,十七这天日子又不咋好,等他走出家门已经是十八了。

平常除了捡笋壳掐野菜割猪草洗衣裳……郭婉瑜下院坝的时间都不多,十八这天她一路送我到村口,心里不舍差点落了泪,好不容易才忍下来。

我站在村口同家里人说了几句,他走出去之后就没再回头,郭婉瑜看他背着那个眼熟的书篓逐渐走远,不多时连背影都瞧不见了,又担忧说:“扬州那么远,这半年相公都不回来,不知道咱们准备那些够不够。”

“老二媳妇你就放心吧,从衙门领那四两银子我全给他拿上了,又补了十两,咋说都够。二郎不是说笔墨纸砚官学给供不要钱?他每个月还有六斗米,也够吃。”

“隔得远了,我怕梦到什么都来不及知会相公。”

卓氏心想这也没法,走一步看一步,有什么情况再临时想辙儿。

二郎一个人还好,带媳妇去府城的话,家里少个人帮忙城里多个人吃饭,哪怕别的都不考虑,这开销王家就承担不起……

卓氏回想前些年,每回出状况也是临考前,平时没大碍的,她伸手拍拍老二媳妇后背,说别看了,回家吧。

年过完,王辰也已经出门,瞧着外头快要转暖,该忙起来了。这两天卓氏在寻摸猪崽,听说哪家生了都要去看一看,看品相还成就准备买回来,王父天天往地里跑得很勤,管着旱地里的庄稼不说水田也不敢疏忽。

至于说郭婉瑜,王辰出门之后她牵挂了些时日,后来心里也还是惦记,慢慢开始习惯他不在家。

过了两旬,鸡崽猪崽全抱回来了,王家老屋这边三人完全忙活开。很突然的王辰镇上学塾一个同窗来了趟大湾村,给他们送了封信。这位同窗家里有亲戚是商户,要进货,同府城那边常有往来。信就是这么带回来的,王父拿着也看不懂,托他帮忙念了一遍。

王辰起先问候了全家,跟着说起自己出门后的经历,告知家里不用牵挂,不要担心,他已经安全到扬州府学了。他有幸得到夫子赏识,人已经在扬州府学安顿下来了。给家里报过平安之后,我一门心思扑在学问上,他压根没想过还能收到家里回信。三月初镇上学塾同窗亲戚带了封家书给他,我答谢过对方,将书信拿回屋里仔细拆开。

看字迹就知道是同窗代笔,内容该是爹娘口述的,读来句句熟悉,字里行间全是家的味道。爹说家里一切都好,让他不必挂怀,又说既然有幸进了府学就读出个名堂来看看,反复强调他目前最重要的就是好好做学问,其他都不用惦记。

娘的格局就小一些,提到很多家中琐事,像鸡啊猪啊家中田地地里庄稼。<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换源阅读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