睢水河从睢陵县城西流经城南一路向东流去,在距离县城约二十里地转弯向南流入龙河。
低矮的河堤上长着参差不齐槐树,在距离拐弯处向西不到两里地有片茂密的松树林。
一座小山丘矗立在树林里,高出树梢足足有五六米,几里路之外都能看到。
而树林下有不少大小不一的坟茔,在松树林东南边有座土地庙。
这里原来是松树林正南方向一个叫小姜庄的祖坟地,
那座土山是小姜庄庄主父亲的坟墓。
小姜庄有四十多户人家,在方圆十里内也是个大庄子。
向西三里多路庄子叫夏圩,向东两里地有个叫小王庄。
向北跨过睢水河有三个庄子,他们分别叫小朱庄、小鲁庄和石墩庄。
这六个庄子将近五百口人,其中60%的人口都是小姜庄庄主大地主姜绪武的佃户。
在整个睢陵县宿迁县没人不知晓姜绪武的,他是个拥有近千亩的土地大地主。
民国13年5月15日,连续三天的暴雨终于停住,
暴雨冲垮了本来就不高的河堤,河水倒灌到即将收割麦地里。
麦子淹没在齐腰深的水里,佃户们一边哭着一边涉水抢收。
即便这样收成减产四成多,除去要交的租子,往后的日子怎么过?
很多人准备出去逃荒要饭。
这已经是五年内睢水河第三次决堤,
要是再不梳理河道加高河堤,往后决堤的事还会发生。
老庄主姜绪财联合沿河几个大户人家向县政府提议梳理河道加高河堤。
县政府回答没有钱无法实施,是啊,这十几年军阀混战,
土匪横行,今天你坐庄明天我做主,哪来的钱财啊?
无奈,老庄主和大户们商议,由他们出钱政府出人来整修河道。
毕竟没有好收成他们也收不到租子,损失最大还是他们。
历经三个月的时间,县城东这三十里长的河道被疏通一番。
河道加深河堤也被加高加宽,同时还把十几条水沟加宽加深并与河道相通。
即便遇到大雨也能快速泄洪。
在后来十几年虽然有过七八次暴雨,
再也没有出现河堤决口淹没庄稼的事发生。
虽然富甲一方,让老庄主也有头疼的两件事:
一是自己子嗣稀少、二是土匪袭扰。
从爷爷辈起到自己家里就只有一个男丁,
现在自己都快六十岁只有三女一男。
儿子姜胜林都三十多岁也只生两个闺女没有儿子,
这可把父子俩愁怀了。
没有子嗣这么大的家业谁来继承?
为此,老庄主一面烧香拜佛一面张罗给儿子再娶一房媳妇。
姜姓族人一共有六户人家,其中有三户人家和老庄主只是堂兄弟关系。
按照当地风俗,没有子嗣再大的家业也要有族人继承,
出嫁的闺女是无法继承。
即便是招上门女婿,也只能分到一部分财产,
大部分财产仍由最亲近族人继承。
老庄主为了求得孙子,多次找高人给自己算命,
其中大部分人劝他广施善心。
这些年他收的租子是所有大户中最低的,
遇到荒年他不但减租还免收租子。
当地佃户尊称他为“姜大善人”,县政府也出公文表彰他的善举。
或许真的感动上苍,
民国16年,姜胜林原配生了个儿子,次年偏房姜刘氏再给他添一丁。
这可把老庄主高兴坏了,在孩子满月当天不但大摆宴席,
还给每家佃户奖励一斗麦子。
为了能让孙子们有学问,老庄主在家里办起私塾,
花重金请来老秀才当私塾先生。
要是佃户们孩子想读书,他也欢迎并且还给一顿午饭吃,
很快来私塾读书孩子就有二十多人。
其中学习成绩最好当属张启禧,民国22年以优异成绩考入县联中。
这要是在二十几年前,那就是秀才啊。
不但张家族人高兴,老庄主也是欢喜了不得,
为此他出钱资助张启禧上学。
而自己两个孙子以及其他姜姓族人的孩子中,
成绩平平,连个刘集乡初中都没考上。
老庄主的富有也引起附近土匪的注意。
民国23年3月12号深夜,一阵急促的枪声划破夜空,土匪抢劫小姜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