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餐过后,四目道长正式传授炼器之术,家乐则被安排去隔壁修炼,因其法力尚不足以支持炼器消耗。周晓宇则从最简单的驱邪令牌学起,即在桃木令牌上刻制符文,虽与画符符文相同,但过程与要求截然不同。
炼器需先以法力滋养木材,使其半灵化,再以刻刀顺纹理刻符。过程中,符文流畅度、篆刻深浅粗细皆需精心考量,以确保法力流通无阻。炼器相较于画符,更为复杂多维。
不过,炼器也有其优势,即便失败,产物仍具一定威力,材料亦不会全然损毁。然而,如桃木令牌这般单符文法器,仅是炼器入门。随着符文增多,炼制难度呈几何级增长,所需材料亦愈发珍贵,炼制手法、火焰、炉鼎皆需上乘。
据四目道长所言,当世已难寻此类灵材,劝周晓宇勿要妄想。却不知周晓宇隐藏的金手指,正潜藏着无尽可能。对他而言,灵材非难事,炼器技艺才是关键。
周晓宇心中忐忑,不知自己炼器天赋几何,或许最终还需依赖金手指助力。至于如何提高成功率,他需深思熟虑,或许能寻得如紫金符笔、凝神玉佩般的辅助之物,以节省宝贵资源。
由于木材尚未加工成令牌,听完四目道长讲解后,周晓宇只得抱着一堆桃木,回到卧室,开始了枯燥乏味的刻制之旅。
周晓宇着手雕刻桃木令牌的过程,渐渐变得驾轻就熟。在掌握了基本技巧后,他意识到,这项任务并不需要多么精湛的技艺,而更像是一种熟能生巧的练习。四目道长传授的炼器知识,显然更侧重于道法而非木工。除了最初的尝试略显生疏,导致第一枚令牌形状略显扭曲外,后续的作品都颇为规整。随着夕阳西下,周晓宇完成了所有桃木的雕刻。
然而,他并未立即去找四目道长展示成果。一方面,夜色已深,不愿打扰师长的休息;另一方面,他也需要时间思考如何更有效地提升自己的炼器技艺。他深知,有了合成系统的辅助,灵材获取不成问题,而炼器手法也有四目道长和《茅山炼器真解》作为指导。关键在于如何提高炼器成功率,这涉及到符文刻画和火焰操控两个方面。
为了提升符文刻画的精准度,周晓宇已经配备了凝神玉佩以增强精神集中力。接下来,他计划加强双手的灵活性和稳定性。至于火焰操控,则需要深入学习和实践道士境的控火术,这要求精细的操作和对控火术的深刻理解。考虑到控火术练习会消耗大量神识,周晓宇萌生了合成恢复和加强神识物品的想法。
正当他计划着下一步行动时,一个关键问题浮现:如何合成?需要哪些材料?合成系统虽强大,却非无中生有。周晓宇苦思冥想,却始终找不到满意的答案,最终只能带着这个疑问入睡。
次日清晨,周晓宇带着雕刻好的令牌去找四目道长。道长并未对数量感到惊讶,反而对他的勤奋表示赞许,并邀请他进入屋内,开始传授炼器的第一步——灵材酝养。四目道长详细讲解了灵气如何顺着桃木的纹理浸染,以及如何处理桃木内部的结节等细节,这些都是《茅山炼器真解》中未曾提及的宝贵经验。
周晓宇按照教导,开始亲自酝养令牌,这个过程需要三天时间,不能急于求成。就在他沉浸于酝养过程时,屋外突然传来嘈杂声。周晓宇好奇地从窗口望去,只见一支队伍正缓缓接近,领头的是一位道士,身后跟着清朝装扮的兵役,以及一辆载着金黄色棺材的四轮车,还有轿子、护卫和行李兵丁。
周晓宇立刻意识到,这是千鹤道长一行人。他迅速出门,赶上了正准备迎接的四目道长和一休大师,以及家乐和菁菁。在院门口,千鹤道长热情地与四目道长打招呼,周晓宇也趁机上前,向这位师叔问好。
在一片葱郁的山林间,几位道长与他们的同伴汇聚一堂,彼此间以传统的道教礼仪相互致意。四目道长与千鹤道长互换同辈之礼,而家乐初时疏忽,也采用了平辈之礼,这一行为被四目道长敏锐地捕捉到,他严厉地瞪了家乐一眼,吓得家乐连忙改正,恭敬地向千鹤道长行晚辈之礼。
一休大师从人群中挤出,与千鹤道长亲切地打招呼,两人显然是老相识。这一番寒暄耗费了些时间,引起了队伍后方的不满,特别是那位身着华丽朝服的满清小王爷的随从,乌管事,他急躁地催促队伍继续前行。
千鹤道长解释说要向四目道长借些糯米,这让乌管事一脸困惑,不解为何要在旅途中携带糯米。小王爷的声音适时响起,命令大家原地休息,乌管事虽心有不甘,但也不敢违抗。
四目道长示意家乐将糯米递给千鹤道长,同时他的目光被一口金色的棺材所吸引,眉头紧锁。千鹤道长则注意到了队伍中新出现的面孔——周晓宇,他对周晓宇使用的正宗道家礼节感到好奇,便询问起他的身份。
四目道长自豪地介绍周晓宇是九叔的新弟子,已踏入道士之境,目前正在他这里学习炼器。千鹤道长听后,对周晓宇的态度更加温和,显然与九叔交情匪浅。
话题一转,四目道长严肃地询问千鹤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