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二十八章国府背刺 (2/3)

,苏晨又马不停蹄地来到了根据地的行政办公区,找到了负责经济建设的白秀珠。

他神色关切地看着白秀珠,认真而诚恳地说道:“秀珠,这些都是轻工业生产的关键资料,是咱们根据地实现经济腾飞、改善百姓生活的关键转折点,这副沉甸甸的重任就落在你肩上了,你可得全力以赴,好好干!”

白秀珠胸脯一挺,眼中闪烁着自信的光芒,自信满满地回应道:“团长,您就把一百个心都放进肚子里吧!我这段时间仔细研究了咱们根据地的现状和市场需求,打算先从纺织业入手。咱们充分利用礼包里的先进设备和前沿技术,采用最优质的原材料,生产出柔软舒适、触感如云朵般轻柔,且色泽鲜艳、如同天边晚霞般绚丽的高质量布料。等纺织业在咱们的精心打造下稳定发展,形成一定规模和品牌效应后,再逐步拓展到食品加工、日用品制造等领域。另外,我还计划建立一个专业且权威的质量检测部门,配备行业内最严格的检测标准和最精密、最先进的检测仪器。从原材料的采购,到生产过程的每一个环节,再到成品的出厂检验,都进行全方位、无死角的严格把控,确保咱们生产的每一件产品都符合高品质标准,打响咱们根据地轻工业的金字招牌,让咱们的产品畅销四方!”

苏晨满意地点点头,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鼓励道:“好,有想法,有干劲!要是在实施过程中遇到什么困难和阻碍,随时跟我说,团里上下都会全力支持你!”

在苏晨的精心规划、高瞻远瞩的领导以及全体军民的共同努力下,新中根据地仿佛被注入了一股神奇的发展力量,发生了日新月异、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

放眼望去,那一片片广袤无垠的农田里,农作物茁壮成长。

在农田的不远处,一座规模宏大、气势恢宏的大型重工业厂区拔地而起。

苏晨亲自参与每一个细节的规划,从厂区的整体布局,到各个生产车间的位置安排,再到生产线的流程设计,他都力求做到每一个生产环节都能高效协同、无缝对接。

他充分利用系统知识,对引进的每一台先进生产设备都进行了深度优化,词条系统升级之后,苏晨为它们添加了“高效节能”“产量提升”等强大而实用的词条。

如今,这座重工业厂区里机器轰鸣,日夜不停地运转着,生产出各类先进的武器装备、精密的机械零件等,成为了351团军事发展最坚实、最可靠的后盾,为部队在战场上的英勇作战提供着源源不断的物资支持。

与此同时,商贸活动呈现出蓬勃兴起的繁荣景象。

苏晨凭借着敏锐的商业眼光和卓越的领导才能,制定了一系列极具吸引力和竞争力的优惠政策。

比如,他大幅度降低了商人在根据地内交易的税收,让他们能够获得更多的利润空间;还为远道而来的商人提供免费的仓储服务,解决了他们货物存放的后顾之忧。

这些优惠政策一经推出,就像一块巨大的磁石,吸引了周边地区的众多商人纷至沓来。

为了确保交易的公平公正、有序进行,苏晨还建立了一套完善且严谨的市场管理机制,安排了一批责任心强、经验丰富的专人负责监督市场秩序,及时调解交易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纠纷。

在这样良好、和谐的营商环境下,根据地的商贸活动日益繁荣昌盛,货物琳琅满目,交易往来频繁。

百姓们的生活水平也随着商贸的发展节节攀升,对351团的拥护之情也与日俱增,军民关系愈发紧密。

时间悄然来到1936年11月22日,一则令人震惊且愤怒的消息如同一颗重磅炸弹,在全国范围内激起了千层浪。

国府竟然以莫须有的“危害民国”罪,悍然逮捕了救国会负责人。

这一消息瞬间传遍大江南北,震惊与愤慨的情绪如汹涌的潮水般在民众心中蔓延。

全国各地的爱国人士纷纷站出来,发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营救活动,他们通过游行示威、发表通电等方式,表达对国府暴行的强烈抗议和对救国会负责人的声援。

苏晨得知此事后,怒不可遏,他猛地一拍桌子,桌上的茶杯被震得高高跳起,随后“哐当”一声摔落在地,摔得粉碎。

他咬牙切齿地骂道:“国府这是在干什么?国家都已经危在旦夕,日寇的铁蹄肆意践踏我们的国土,百姓们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他们不思如何团结民众、抗日救国,反而对这些为了国家和民族挺身而出的爱国人士下此毒手,妄图打压民众日益高涨的抗日热情。指望他们带领大家抗日,简直是痴人说梦,天方夜谭!”

在愤怒之余,苏晨也更加清醒而深刻地意识到,必须加快351团的军队建设和发展步伐,全力备战抗日,才能在乱世之中,扛起保家卫国的大旗。

于是,苏晨心中萌生出一个大胆而又极具前瞻性的想法——在根据地创办军校。

他深知,在未来残酷的抗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换源阅读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