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十九章兵工厂竣工!生产线附魔! (1/2)

春日的晋北镇,暖烘烘的阳光肆意倾洒,给这片饱经战火洗礼的土地镀上了一层温和的光晕。

351团在这里扎根许久,营地的旗帜在微风中烈烈作响,营地中,士兵们井然有序地忙碌着,处处彰显着蓬勃的生机。

苏晨站在临时搭建的木质高台上,身姿笔挺,大声说道:“乡亲们!咱们红军,是为穷苦大众谋出路的队伍!现在国难当头,小鬼子像恶狼一样在咱们的土地上肆意践踏,烧杀抢掠,咱们不能再坐以待毙!只要你有志气,想为咱们的国家、为咱受苦的百姓出份力,就加入我们!咱们一起赶走侵略者,让大家都能过上太平日子!”

他的声音激昂有力,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在空旷的场地久久回荡。台下的青年们互相交换着眼神,不少人眼中渐渐燃起了斗志。

这首次征兵,现场气氛热烈非凡,就有千余人踊跃响应。登记处前人声鼎沸,大家排着长队,满心期待地报名。此后的日子里,征兵工作有条不紊地持续进行,每天都有新面孔加入。

到了1936年4月20日,原本规模不大的351团,兵力已然扩充到四千多人。

宽敞的广场上,队伍整齐地操练着,士兵们的口号声震耳欲聋,“一二一、一二一”的呼喊声,仿佛要冲破云霄,场面十分壮观。阳光洒在士兵们年轻而坚毅的面庞上,映出他们对未来的憧憬和坚定的信念。

在阎锡山那气派的府邸中,气氛略显压抑。

杨成林神色匆匆地穿过曲折的回廊,脚步声在石板路上回响。

他走进正厅,对着坐在雕花太师椅上的阎老西,恭恭敬敬地行了个标准的军礼,挺直的腰杆显示出他内心的紧张与严肃:“阎长官,有个紧急情况不得不向您汇报。”

阎老西正端着茶杯,轻轻吹了吹浮在水面的茶叶,听到这话,他缓缓抬了抬眼皮,目光犀利地看向杨成林,轻轻点了点头,示意他继续说。

杨成林向前一步,双手背后,神色凝重地接着道:“有个351团在晋西北不断扩张,一路势如破竹,如今已经占领了晋北镇,发展势头极其迅猛。他们纪律严明,在当地百姓中颇得人心,照这样下去,恐怕会对咱们的势力范围产生不小的影响。”

阎老西放下茶杯,手指轻轻敲打着桌面,心中暗自思量,如今中央军插手山西事务,处处想分一杯羹,小鬼子又在边境虎视眈眈,时不时挑起事端,局势错综复杂。

他沉吟片刻,缓缓说道:“先别急着行动,这351团来路不明,底细不清,派人去好好调查一下,摸清他们的背景。”

杨成林点了点头,犹豫了一下,又补充道:“长官,依我看,现在小鬼子侵略的野心越来越大,咱们山西也危在旦夕。与其和红军针锋相对,不如利用他们去抗日,他们在百姓中有些号召力,作战也勇猛,说不定能帮咱们抵挡小鬼子,咱们也能保存实力。”

阎老西听后,微微眯起眼睛,沉思片刻,微微点头表示赞同:“嗯,你这个想法倒是可以考虑。”

春耕时节,田野里一片繁忙景象。

白秀珠带着几个战士,抬着一袋袋超级杂交麦种,迈着轻快的步伐来到了村子里。村民们听到动静,纷纷从家中走出,好奇地围了过来。

他们看着这些陌生的麦种,交头接耳,脸上满是质疑。

一位头发花白的大爷皱着眉头,磕了磕手中的烟袋,走上前说道:“闺女啊,这啥麦种啊,咱种了一辈子地,都没见过,能行吗?可别到时候颗粒无收,全家都得饿肚子。”

白秀珠微笑着,笑容如春日暖阳般温暖,她耐心解释道:“大爷,这是咱们团长苏晨带来的超级杂交麦种,是经过科学培育的,产量比普通麦种高很多呢。而且团长说了,这麦种适应咱们这儿的气候和土壤,肯定能丰收。”

但村民们还是将信将疑,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着。

白秀珠见状,提高了声音,语气坚定地说道:“大家要是信不过这麦种,就信苏晨团长!他一心为咱们百姓,自从来了咱们这儿,为大家做了多少好事。要是这麦种出了问题,损失我们承担!绝不让大家吃亏。”

村民们听了,相互对视,交头接耳一番,最终还是选择相信。

他们纷纷上前,小心翼翼地领取麦种,脸上带着期待,走向田间开始播种。

351团临时指挥部。

苏晨和余则成相对而坐,苏晨表情严肃,眉头紧锁,他的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发出有节奏的声响。

苏晨沉声道:“则成啊,抗日战争,情报至关重要。战场上的胜负,很大程度取决于情报的准确与及时。咱们必须整合情报线路,建立一个强有力的情报组织,才能在这场战争中抢占先机。”

余则成点了点头,推了推鼻梁上的眼镜,赞同道:“团长,您说得对,我也一直在考虑这个事情。如今日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换源阅读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