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篇外 先敬婆家后孝娘家 (1/1)

妈妈和婆婆,这两位伟大的女神,分别把我和老公带到这个绚丽多彩的世界,让我们从一个呱呱坠地的小生命,经过她们无微不至的呵护、包容、陪伴,使我们健康快乐的成长。

妈妈,是位性格乐观爱笑的母亲,因为没上过学,不知读书的重要性,所以在我上学的那时,遇到难题都会让这目不识丁的她显得局促不安,也只有在孩子们犯错的时候才会生气,总让孩子们罚站门外一小时,然后,父亲才耐心引导纠正孩子们的所作所为。

我生长在一个农村集体家庭,由于生活条件不好,兄弟姐妹多,每天都有家务活和务农事分配劳作,但一点也不觉得苦累,反而觉得生活挺充实快乐的,因为在那个时候的我既没有目标,也没有向往,似乎只缺美食和零食而已,或许原因是父母都比较乐观开朗吧。

从出生到结婚,我感受到了父母对我的支持与关爱,不仅给我一个快乐的童年,还给我一个温暖和爱意的家园。

婆婆是位心直口快、能言会道的母亲。家里的大小事情都有她说了算,公公在家的地位则像一名称职的助理,为老板耐心分担与行使生活的一切工作。

从我和老公结婚的操办,还有组建家庭,都是公公婆婆他们辛勤的汗水劳动成果,省吃俭用存钱娶儿媳妇,好让儿子成家,毕竟九零后那个年代,钱不容易挣,嫁妆和金饰品的钱加起来也大概两至三万元左右,属实不易。

我打小就是一个好动的孩子,成家后,我更加努力为家庭付出,为我们的孩子遮风挡雨,让孩子们在风吹雨淋的道路上不受侵袭。

我不但把家务打理得井井有条,还每年养俩头猪换钱,有空还给孩子们讲许多不同的人生故事故鼓励孩子,希望孩子们将来能成为一位有主见,讲诚信有上进心的人。

从孩子的出生成长,生活的柴米油盐,日常所经历的点点滴滴,我更体会到做父母的不易。生活在一个家庭里,难免会有磕磕喷喷的时候,每当遇到这些误解或不快,我都当面坦诚表达,心平气和地沟通和处理,才能达到满意的结果。毕竟经历了两个家庭的母亲与父亲同起生活的体会,能感受亲人的付出,在成为一位母亲后,我也希望自己能成为孩子们的榜样,更何况在一个屋檐下,都是一家人,抬头不见低头见,如果有意向外人议论或指点,那结果也许会影响到亲情,最后尴尬难堪收场,有句话说,家丑不可外扬,所以只有家和才能万事兴的道理深合我心。

每当父母的节日和生日到来前,我都尽好一名女儿与一位儿媳的心意,给老人家们买了水果或饼干之类的。比如在父亲节和母亲节那天,我统一买了她们喜欢吃的水果和衣服,但如果把两个不同等大的苹果或两袋饼干让我来分配的话,我会把最大的那个苹果与最大包的饼干留给我自己的母亲,剩下小的那份苹果和饼干才留给婆婆。这是我们的心里话,虽然她们都是我的母亲,但是我始终偏向自己的妈妈,毕竟是养育之恩血脉相连,我不求尽如人意,但无愧于心。

自从结婚后,我每年大概回娘家一两次,每当父母生病的时候,抽空回去探望和照料的时间也就最多几天,又要重返婆家这边了。因为离家远,不方便多余时间陪伴娘家父母,身不由己,家里也有需要的工作等着我去忙。反观婆家这边的亲人接触时间就比较长,如今,我融入这个大家庭上有老、下有小,家里需求会更多些,所以也更方便照应父母和孩子们的工作。

现在的生活色彩里,都少不了父母们曾经的付出,我们才能拥有今天的一切与美好,可年迈的父母们已慢慢随着岁月老去,我们只有陪伴和关爱,充分尊重与理解,在他们身体不适的时刻,亲力亲为熬上一碗清淡的口味粥,我的心底里却无比喜悦之感。

和父母聊天的时候,我从不吝啬自己的笑容,有零食或煮地瓜糖,熬骨汤之类的,分享些父母们,哪怕只有一碗饭的量,老人家如同小时候的孩子似的,从内而外的笑脸,好像春天里绽放的花朵散发出浓浓的香味,但我知道这不是他们饿了,而是希望有人关爱的关注感和成就感。

父母永远是孩子们的避风港,永远为孩子的大门敞开,在现实生活里,我不知如何教育好子女的行为习惯,处事方式和生活态度,我会以身作则,努力去提升自己,我以父母为孩子的榜样,做一个有担当与懂得感恩的人

本章完

本章换源阅读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