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9章 蓝星发展 (2/2)

陆一东一西占据着星球东西两边,而四块岛屿链板块则围绕着两块大陆呈拱卫状分布。

随着水源遍及全球,陆地逐渐生成,陆地表面上的温度已经开始适宜生物生存了,虽然还是比较炎热、恶劣,大气层与蓝星球面之间的空间中也开始充斥着星球中化学反应产生的各种气体。

这时,杨帆发现随着星球内部构造的逐渐稳定,在自转公转的规则影响下。整个蓝星的气候开始了差异化变化,有了气体流动、海洋流动的变化。蓝星的极道附近温度开始升高,越偏向两极的地方,气温越低。

两极之处并没有大陆,海水随着温度的降低,却又生成了两座冰山。随着时间的拉长,冰山越变越大,逐渐占领了蓝星两极。整个星球的气温又的到了进一步下降。

杨帆观察着蓝星的发展,越看越像地球的演变过程。

在这一系列的演变中,蓝星的生存环境逐渐适宜了起来。杨帆也适时的调低了时间的流速,毕竟维持高速的时间流速,也是十分浪费源质的。在杨帆的感应中,π储蓄的源质也是下降了一大截。

就在这时,稳定下来的蓝星环境中,随着能量的照射,水源的滋养,以及不再那么炎热、恶劣的温度影响下。

部分水源中开始生成了一个个微小的细胞。就在细胞出现之时,原初世界就通过画轴世界权限牌提醒了杨帆。杨帆连忙又降低了一部分时间流速。

如果不是有原初世界的意识提醒,杨帆凭借着画轴世界的权限,估计还没有那么快发现细胞的生成。

杨帆决定随着生物的繁衍起源开始,记录生灵演变的规则;以方便实验创建世界,探索规则秩序,来增长知识。毕竟掌握了知识才有能力去使用创造。

因此,杨帆感应着画轴世界的能量,心意一动。

源质在原初世界的空间中汇聚,杨帆用画轴权限将基础五行规则、原初世界截下来一小块规则体,捏合投入刚刚投放到原初世界的源质之中。随着心意闪动。源质规则结合体拉长,生长。形成了一本书和一只毛笔形象。

无形之中,那本书面自然生成了创世录三个特殊的符号文字,而那只毛笔也在笔柄上形成了符号文字,虽然不是汉字;但是杨帆一样望去,就有一个意思在他心中闪现,这书是创世录、这笔是记世笔的意思。

杨帆心意一动,只见原初世界空间之中,创世录与记世笔仿佛被一双无形的双手分别握住。翻开创世录第一页。

随着记世笔在创世录页面上画动,记世笔自动出现墨汁。

杨帆兴致高昂的记录下了原初世界第一笔。

“创世纪”

“起初神创造天地。”

“地是空虚混沌,空间是黑暗、死寂的。”

“神说:天地要分开,空间要呈宇宙状”

“于是天地初分,宇宙初定。”

“神先创造了蓝星,而后,有了日、月、星辰”

“神看见这一切是极好的”

“神又规定了星体之间要有转动。”

“于是,四时规则出现,空间能量开始传递,世界开始活了起来。”

“这便是原初世界的由来”

记录到这里,杨帆翻动创世录页面,在第二页又写道:

“蓝星记”

“天体时期,时间流转,能量转动,物质大融合。”

“地壳时期,天地分离,气圈出现,海陆初成形。”

写完,又翻动一页,在第三页写上:

“生物记”

“经过20余亿年,原初世界稳定,时间流速下降,原初宇宙星系逐渐形成;主星蓝星环境演变成熟,第一批细胞开始诞生!”

杨帆写完,又将目光投向原初世界的蓝星之上。开始期待起生命的演变。看着越来越类似地球的蓝星,考虑起以后可能会涉及到,涉及蓝星进化史的把控,生命的演变以及基因的控制等;

在这期间,杨帆干脆上网购买了一系列地球进化史,生物进化论、以及大量生物基因相关、从小学到博士整套的学习书籍。同时又在网上大量了解了一些宇宙进化的历史研究、科研论文、以及网友的科普等知识。

蓝星的演变,不会因为杨帆办理事情而暂停。在杨帆办理事情的时候,蓝星上的细胞开始随着时间的推移,扩散开来。逐渐遍及整个蓝星有水资源的地方。

本章完

本章换源阅读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