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51章 皇帝下罪己诏,还要封陈平安为国公! (1/2)

说到此处,誉王夫妇二人齐齐看向怀庆公主和临安公主,犹豫了一下,还是硬着头皮请求道:“还望两位公主帮忙说情,护平安周全。”

怀庆公主和临安公主对视一眼,嘴角同时勾起一抹神秘的笑意,仿若知晓什么天大的秘密。

怀庆公主轻轻放下茶杯,发出一声清脆的声响,朱唇轻启,不疾不徐地说道:“王爷、王妃不必忧心,此事压根儿不需要咱们说情,陛下绝对不会难为陈平安的。”

临安公主也跟着点头如捣蒜,嘴里塞着食物,含糊不清地应和:“就是就是,父皇才不会呢。”

誉王夫妇听了,不禁面面相觑,满心纳闷。

誉王挠挠头,小声嘀咕道:“这是为何?

难不成平安还有什么咱们不知道的依仗?”

王妃也轻轻摇头,眼中满是疑惑,同样小声说道:“我也纳闷呢,这其中到底有什么隐情?”

他们忍不住问怀庆公主和临安公主,到底为何有这般信心。

怀庆公主笑而不语。

而临安公主则神秘一笑:“稍等一会儿,宫中必有消息传来……”

……

此时此刻,皇宫御书房内,灯火通明却气氛凝重。

平远伯额头上青筋暴起,率先冲上前,扑通一声跪下,声音带着哭腔与愤怒:“陛下啊,陈平安简直无法无天,身为打更人,滥用职权、滥杀无辜,视人命如草芥啊!

我儿向来乖巧懂事,他竟狠心下毒手,陛下一定要为老臣做主啊!”

兵部侍郎也跟着跪下,连连磕头,言辞恳切:“陛下明鉴,陈平安如今连臣等之子都敢杀,日后难保不会对皇子们不利啊,此等狂徒若不惩处,朝堂岂有安宁之日?”

一旁,礼部尚书捻着胡须,微微皱眉,上前一步,躬身说道:“陛下,臣听闻这陈平安平日里行事乖张,此次贸然行凶,实在有违我大奉律法,若不加以严惩,恐寒了众臣之心呐。”

户部侍郎眼珠子一转,也跟着附和:“是啊陛下,臣觉得此事非同小可,打更人虽有巡查之责,可这般肆意杀戮,成何体统?

必当严肃处理,以正国法。”

吏部郎中清了清嗓子,一脸严肃:“陛下,臣以为当立刻革除陈平安的职务,将其打入大牢,详加审问,方能平息众怒。”

鸿胪寺卿也急忙表态:“陛下,陈平安此举破坏朝纲,对外邦使者影响极差,臣恳请陛下快做决断。”

翰林院学士摇头晃脑,痛心疾首:“陛下啊,臣观此人品性恶劣,这般行径,简直是我大奉之耻,断不可姑息。”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气势汹汹,个个都摆出一副要将陈平安置于死地的模样和。

平远伯和兵部侍郎对视一眼,眼中满是得意,好像已经看到陈平安被问斩的场景。

元景帝高坐龙椅之上,脸色阴沉,听着众人的控诉,心中却在暗骂,你们这群混账,陈平安乃是朕的分身,你们让朕来杀自己吗?

等他们喷完了,他才缓缓开口:“陈平安身为大奉打更人,做的事情完全合规合法。

你们儿子们雇凶杀人,还妄图行刺公主,此乃大逆不道,本就该被斩杀。

你们若是再追究下去,那朕就让陈平安去查查你们的家,看看是否也藏着什么见不得人的勾当。”

这话一出,众人顿时目瞪口呆,仿若被一道惊雷劈中,完全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平远伯颤抖着嘴唇,喃喃道:“陛下,这……这怎么可能?

您为何如此袒护那小太监?”

元景帝冷哼一声,并未理会,转而神色庄重,命太监宣读罪己诏:“朕以眇眇之身,承宗庙之重,君临天下十余载,常有自省。

今悟往昔,错勘忠良,十余年前,镇国公陈鹏举,功勋赫赫,为朕之江山社稷立下汗马功劳。

朕却受奸人蒙蔽,致其满门抄斩,朕追悔莫及。

幸有其子陈平安,聪慧果敢,今特下罪己诏,为当年之冤屈赎罪。

且令陈平安继承其父生前爵位镇国公,以昭朕之悔意,望爱卿们体察朕心。”

诏书宣读完毕,群臣瞬间炸开了锅。

罪己诏也就罢了,之前确实是元景帝做错了,现在知错能认,善莫大焉。

可不能因为愧疚,就给一个太监国公爵位。

首辅瞪大了眼睛,上前急谏:“陛下,万万不可啊!

陈平安一无其父之赫赫战功,二是阉人身份,怎有资格继承爵位?

此举恐令朝堂震动,望陛下收回成命。”

御史大夫也跟着出列,义正言辞:“陛下,首辅所言极是,爵位传承关乎国本,陈平安何德何能?

断不可坏了祖宗规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换源阅读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