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彻和郭舍人来到馄饨摊,找了个位置坐下。
此时天气非常冷,街道上的行人并不多。
所以来馄饨摊吃馄饨的客人也很少。
除了刘彻和郭舍人,就再也没有第三个人。
郭舍人喊道:“店家,来两碗汤饼之饨!”
馄饨虽然已经出现了几十年,但现在还不叫做馄饨,而是叫做汤饼之饨。
原本是属于饼的一种。
区别为夹了肉馅,需经过蒸煮后食用。
“好嘞,两人客人请稍等,汤饼之饨马上就来。”
摊主将两碗馄饨放进热汤里,顿时散发出一股浓郁的香味。
让刘彻和郭舍人的眼睛都亮了起来,迫不及待地想要品尝。
约过了半盏茶功夫,摊主夫人就端着两碗热腾腾的混沌走了过来。
她将馄饨放在桌子上,笑道:“两位客人请慢用!”
此时郭舍人已经按捺不住,夹起一块馄饨,就塞进了嘴里。
馄饨刚刚出锅,非常烫。
烫得郭舍人都不敢去咬馄饨,发出“嘶嘶”的响声。
显然,被烫得不轻。
但就算这样,他也不舍得将馄饨吐出来。
整整过了十息时间,才将馄饨咽进肚子里。
随后露出满足的笑容,称赞道:“好吃,这是吃过最好的汤饼之饨!”
“那是!”摊主自豪地说道:“这可是我练了几十年的手艺!!”
“我敢打包票,整个长安城,都没有我做的汤饼之饨好吃!”
刘彻对馄饨的味道越发期待。
不过却没有像郭舍人那样,直接将一整个馄饨咽进肚子里。
而是夹起一块馄饨,放到嘴边吹一吹,再轻轻咬下一半。
那馄饨馅的美味,和馄饨皮的滑溜感合在一起,真是妙不可言。
再舀一勺淡淡的馄饨汤喝,更觉得爽极了。
特别是在这大冬天,冷风呼呼地吹着。
而馄饨则是热腾腾的,带着全身都热了起来。
冰火两重天,那感觉美妙极了!
刘彻的眼睛彻底亮了起来,加快了吃馄饨的速度。
他感觉就算是那些御厨做出的食物,也没这馄饨好吃。
很快,他就将一碗馄饨吃得干干净净。
郭舍人那边更加夸张,此时第二碗馄饨已经见底。
“店家,再来一碗!”
“好嘞,客人稍等!”
刘彻坐在凳子上,满满地等候,无聊地打量着四周。
远处,一名穿着破烂衣服,头发花白的老者慢慢向馄饨摊走来。
而他的身后,则拉着一个空车,上面残留着很多炭渣。
显然,这是一名卖炭翁。
刘彻眼神忍不住一缩,心情有些沉重。
这卖炭翁已经到了花甲之年,本该颐养天年。
却还在这么冷的天里出来卖炭。
显然家里的生活极度贫困,不得不出来卖炭。
卖炭翁来到馄饨摊旁,用那开裂的粗糙双手拽了拽破旧的衣服。
那衣服有着很多补丁,还破了好几个大洞,并不保暖。
冷风不断从破洞钻进卖炭翁的衣服里,冻得卖炭翁不断打哆嗦。
卖炭翁紧紧地裹着衣服,看着那热腾腾的馄饨,喉咙情不自禁地滚动了两下。
但他的眼中却满是迟疑的神色。
此时百姓使用的还是四铢钱,又称汉半两。
其直径为2.4-2.6厘米,重2.2-2.8克。
钱穿孔比较小,无内外廓,钱文制作比较规范。
馄饨并不贵,吃上一碗,也就三枚四铢钱。
但对于卖炭翁来说。
仅仅一顿饭就花这么多钱,却是非常奢侈的事情。
像平常时候,三枚四铢钱已经足够他全家人两天的花销。
卖炭翁并不想花费这三枚四铢钱。
但他已经好几天没吃过饭了。
今天卖炭,又被冻了一天,手脚都冻僵了。
如果不吃一碗馄饨,填饱肚子,暖暖身体。
他可能坚持不到返回家。
在卖炭翁还在纠结地时候,刘彻就对他喊道:
“老丈,来我这里坐吧!”
说完,刘彻又对着摊主喊道:
“店家,再给这位老丈上一碗汤饼之饨。”
“好嘞!”
听到摊主的回应,刘彻又看向卖炭翁。
却发现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