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五十一章:瘟疫出现 (1/2)

杨家村距离长安城约有五十里,有八十户人家。

虽然归属长安城管辖,但村民的日子依旧是很艰苦。

特别是到了这这春冬交替之际,日子更加难熬。

粮食吃得差不多了。

外面天寒地冻,也没有野菜可以充饥。

只能勒紧裤腰带,祈求冬天赶快过去。

杨家村的一间破旧茅草屋内。

小女孩囡囡身体消瘦,面容苍白,无力地躺在床上,一副生命垂危的样子。

杨娟抚摸着囡囡的脸颊,眼中满是担忧,哭着喊道:

“囡囡,囡囡,你醒醒,你千万别吓娘。”

“你要是出了什么事情,可叫娘怎么活啊?”

似乎是感觉到了母亲的担心,囡囡吃力地睁开眼睛。

“娘,你……你别哭,囡囡……囡囡没事。”

囡囡缓缓抬起手,想要去擦掉自己母亲脸上的泪水。

但手抬到一半,就再也没有力气,掉落在床上。

紧接着,就是不停地咳嗽,甚至咳出了鲜血。

杨娟方寸大乱,紧紧握着囡囡的手,呼喊道:

“囡囡,囡囡,你快醒醒,别吓娘。”

但囡囡已经昏迷了过去,根本无法回答她的话。

“怎么办?”

“我该怎么办?”

“三爷爷?对,三爷爷!”

杨娟似乎找到了救命稻草,轻轻地将囡囡的手放进被子里。

然后快速向房间外面冲去。

哪怕不小心跌了个跟头,膝盖都磕出了鲜血,也根本不在意。

满脑子都是找三爷爷来救自己女儿。

杨娟口中的三爷爷,叫做杨国刚,是一个赤脚郎中。

医术并不算高明,靠着几张土方子,在杨家村周围勉强有点名声。

但除了杨国刚,杨娟想不到还有其他人能救囡囡。

就算有,她也请不到,因为她根本付不起足够的诊金。

很快,杨国刚就被杨娟请了过来。

杨国刚把药囊放在旁边,把了把囡囡的脉象,又摸了摸囡囡的额头。

眉头顿时皱了起来。

因为囡囡的额头就像火炉子一样滚烫,显然烧得很厉害。

杨娟小心翼翼地问道:“三爷爷,囡囡现在怎么样?”

杨国刚叹息一声,回道:“烧得很厉害,你要做好准备。”

“轰隆!”杨娟如在雷劈,心顿时沉了下来。

现在的感冒放在古代叫做温病,也可以成为感染风寒。

放在现代,很容易救治,吃点感冒药,或者打上一针就好。

但放在这医疗条件极度不发达的汉代。

底层百姓得了温病,几乎就相当于判了死刑。

杨国刚按捺住心中的慌乱,跪倒在杨国刚面前,哀求道:

“三爷爷,我就囡囡这一个女儿,求您一定要救她。”

杨国刚急忙将杨娟搀扶起来,说道:

“我会救她,但能不能治好,我就不敢保证了!”

说完,就从药囊里取出几包药材,递给杨娟,叮嘱道:

“这些药拿好,每日分三次服用,五日后看看效果。”

“如果三日后退烧,那就代表孩子安全了。”

“如果没退烧,那么……”

杨国刚摇了摇头,背上药囊,转身离开了杨娟的家。

“三爷爷,你的诊金。”

杨娟追了过去,将家里仅有的三枚四铢钱递给杨国刚。

杨国刚却没有去接,说道:“不用了,这钱你收着吧!”

都是邻里邻居,他知道杨娟家里的情况,能帮一把算一把。

“好了,你照顾孩子吧,记住,一定要按时服药!”

杨国刚又叮嘱了两句,随后转身离开。

“囡囡,你一定要坚持住,娘一定会治好你!”

杨娟擦掉眼泪,就急忙按照杨国刚的吩咐去煎药。

另一边,杨国刚还未回到家,就被一名中年男子拦住了去路。

“三叔,终于找到你了,我的婆娘一直咳嗽,还烧得厉害。”

“您一定要救救她!”

中年男子一遍说着,一遍拽着杨国刚朝着他家跑去。

杨国刚诊断完,开完药后就返回了价,眉头簇成了一团疙瘩。

【怎么回事?】

【现在虽是春冬交替之际,频发风寒,但也不应该这么多啊?】

【仅仅是这两日,杨家村就有十人感染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换源阅读
X